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营销策划网


  一、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是中国新型城镇化最科学、最系统的发展之路。
  城市主题文化创新的特质、前瞻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系统的建设,正是对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彰显和具体实践。围绕新型城镇化的特色文化、实体经济、生态环境、人文宜居等,城市主题文化既承载了新型城镇化的具体实践,又是新型城镇化诸多要素全面实现的科学路径。城市主题文化引领下的城镇化建设不仅不同于西方国家城镇化发展模式,而且相对于传统的城镇发展理念,它更侧重和强调以主题文化促特色城镇发展、以主题文化促实体经济繁荣、以主题文化促特色产业集群、以主题文化促特色品牌形成,从而实现、整个城镇的升级换代和新型城镇化进程,进而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我们的城镇打造成为主题文化导向突出、主题文化产业强大、主题文化特色鲜明、主题文化服务惠民、主题文化影响广泛、主题文化软实力雄厚的新型城镇。

  二、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是中国城镇实体经济快速崛起、形成特色产业集群的强力引擎。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拉美、东南亚一些国家出现了城镇化发展的反复和停滞,“贫民窟” 现象等问题突出,事实上,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原因是由于这些国家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没有将实体经济支撑提高到城镇化发展应有的战略高度,表现出一种“有城无市”的城市化发展特征,由此引发了失业率攀高、犯罪率上升等社会问题。只有具备强大的实体产业发展能力,才能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才能对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因此,如何看待产业发展在城镇化中的支撑作用,以及如何通过产业发展来有效地促进城镇就业等问题,都是我国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李克强总理在《协调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一文中提出 “城镇化需要不断强化产业支撑”,“城镇化需要产业发展来充实,通过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和创业”。应当说,通过积极构建城市主题文化,促进城镇主题文化产业发展,为新型城镇化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岗位,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更为强大的内在动力,这也是城市主题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城市主题文化助推中国城镇实体经济快速崛起,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就是:
  一方面,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在顶层设计时就融入主题文化产业集群的理念,实现城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相融合,让合理的特色产业布局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支撑,并通过接纳产业转移及转型升级,培育出自身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为加强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供坚实基础,进而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吸纳能力。
  另一方面,城市主题文化与产业、旅游的融合已成为城镇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在此基础上通过城镇特质资源的延伸、延长、拓展产业链,促使实体经济与城镇特质资源全面融合、深度融合,把城镇特质资源提升为可以驱动整合资源的产业资本,进而推动形成符合自身特色的经济形态密集、经济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的现代产业体系和实体经济新格局,助推具有鲜明特色的实体经济的落地、开花、结果。
  同时,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可以推动城市主题文化与城市旅游、节庆、文化产业、商贸等第三产业的全面结合与联动发展,整合延伸文化产业价值链和扩大文化建设覆盖面,形成全方位、交叉式、集成式的城市主题文化产业集群,最终形成文化带动旅游、旅游带动经济、经济催生产业、产业繁荣文化的系统大格局,使其成为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并催生出文化与第三产业互动发展的绿色、可持续的实体经济增长模式,使之成为城镇实体经济发展乃至腾飞的引擎。

  三、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是中国城镇扩大内需、农村人口市民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成功法门。
  十八大将城镇化纳入“四化”同步发展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上的快车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点,这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机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点,市民化将是促进“城镇化”进程的有效“加速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仅是“重要任务”,而且要“抓实抓好”。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解决了中国城镇化扩大内需、农村人口市民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四大问题:
  一是通过城市主题文化形象建设,解决了城镇特色魅力建设问题;二是通过城市主题文化产业建设,解决了农民和城镇百姓就业问题;三是通过城市主题文化旅游建设,解决了旅游功能提升问题;四是通过城市主题文化品牌建设,解决新型城镇化和特色文化融合问题。城市主题文化的系统构建,不仅解决了新型城镇化亟需解决的四个问题,更清晰描绘出新型城镇化的实践之路和创新之路。因此,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不仅是城镇扩大内需的抓手,还是农村人口市民化,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抓手,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成功也就顺理成章。

  四、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使中国城镇特色魅力快速形成、城镇高品质发展的核心推手。
 最近,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财政部、国土部、住建部等10多个部委正在编制的《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初稿中,提出建设20多个城市群、18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1万多个城镇。这不仅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为18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1万多个城镇未来发展构画了前所未有的蓝图。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三十年,很多有着鲜明城市特质的中小城镇,没有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独特资源禀赋,形成自己的特色定位、特色产业和特色品牌,出现了千城一面、特色危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城市主题文化是城镇特色魅力形成最大并且向更高品质发展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发展资本。城市主题文化的构建,不仅彰显了城镇特质资源优势,提升了城镇核心竞争力,还将以城镇文化价值最大化、城镇发展特色化、城镇品牌名牌化作为目标导向,将区域形象美、人气指数高、经济活力足、资金流向多、发展态势猛作为结果导向,通过产业特质型、人文特质型、历史特质型、自然特质型的四大城镇主题文化发展形态模式,解决了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资源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从而让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一城一特、一镇一品的规划理念更加清晰,建设目标更加明确,城镇主题文化形态更加鲜明。
  通过城市主题文化的系统构建,不但让城镇特质资源变成了现代经济、文化的聚宝盆,还能够解决千城一面、特色危机的典型城市建设问题,充分打造城镇特色文化品牌及影响力,形成城镇特色魅力,藉此驱动城镇向更高品质发展。此举措必将大幅提升城镇的文化魅力、完善城镇功能,撬动充满活力的第三产业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以此将越来越多的中国中小城镇打造成为在全区具有引领作用,在全域具有示范意义,在全国具有典型特征的内外皆美的城镇经典之作。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被认为是未来20年我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它既是一个大战略,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这个大战略的实现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理论支撑。对于中国的城市来说,西方的城镇化经验和模式显然是不相适应、问题重重的。所以,中国的城镇化需要创新的理论和模式,来支撑和引领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
  而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符合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内涵,无疑是不照搬发达国家现代化发展模式,立足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根本要求的最科学战略和最有效方法。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引领下的城镇化发展,必将创造出一个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新纪元。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城市品牌定位

下一篇新型城镇化的四大警醒点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