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为此,新华网文化频道采访了一直致力于“非遗”保护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请他对《意见》进行解读。
2016年11月,朝戈金在亚德斯亚贝巴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本次会议通过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新华文化:《意见》要求,完善理论研究体系。你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还应从哪些方面进一步深入探究?
朝戈金:身为长期在科研单位从事学术工作的学者,我认为,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部分,《意见》中提到,统筹整合资源,加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研究力量,建设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文化工程中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大问题等,建立多学科研究平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实验室建设。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期刊质量,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出版工作。定期举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学术会议。
2016年11月,朝戈金在亚德斯亚贝巴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二十四节气通过后朝戈金接受采访。
我认为,这一条主要针对的是各类研究机构和教育机构。基地、平台和实验室建设,主要是提倡各相关方和机构从制度上为非遗的理论探索,提供长期的稳定的支持。期刊建设、出版安排、会议活动等,都是为了在研究界内部进一步形成良好的学术沟通互动机制。通过打造基地和平台,达到稳定专业队伍的目的,又为开展中长期理论研究提供必要条件。我们知道,非遗的主体是民众的文化,民众的文化是汪洋大海,内容极为丰富,形态极为多样,功能极为复杂,蕴含极为深厚。目前在非遗项目的分类上、在性质和特点的认定和归纳上、在对其文化内涵进行解读和阐释上、在为其制定合理的保护规划上,还有很多认识不到位的地方。对于保护非遗的实践而言,急需透彻的理论总结和符合国情的指导思路。所以,两办的《意见》对非遗保护工作的要求,是有针对性的,也是有前瞻性的。
此外,我认为平台的建设,还应该包括利用新技术手段传承非遗的新发展趋势。今天,有大量的非遗操演、传承和交流活动,是通过自媒体实现的。新业态的出现是民众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果,对此我们万万不可低估和忽视。民众是非遗文化的传承主体和行动方,顺应他们的发展方向,才是顺应了正确的方向。
新华文化:《意见》中还提到,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课程,鼓励建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特色中小学传承基地。加强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体系和专业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自主增设硕士点和博士点。对此,您怎么看?
朝戈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定义“保护”,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我认为,按照《意见》的要求,从中小学到硕士博士阶段的教育和人才培养,形成了不同梯次的比较完备的体系。这种制度设计是以往所没有的,是突破性的。我们都知道,无论嘴上怎么讲重视非遗,假如没有社会资源、尤其是资金的支持,假如没有制度化安排,很容易变成雷声大雨点小的社会运动,而不是可持续发展去的事业。
1999年8月,朝戈金在新疆巴州采访江格尔史诗演述人。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个发展思想在这份《意见》中也得到非常好的体现。民众是文化的主人,优秀的非遗传承人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课堂教学有他们参与,知识传授才能更符合非遗的精神和特质,才能有效避免教学活动在书本上“兜圈子”的弊端,非遗的存续力和生命力才能得到彰显。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苏妲己,到底是哪里人?
下一篇: 宁夏打破传承人“终身制” 不履行传承义务将被取消资格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