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极目新闻记者 戎钰

  长江万里青铜闪耀,华夏文明源远流长。

  青铜器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这些器物的身上承载着数千年的中华文明之光,铭刻着你只能在影视剧里得见的朝耕暮耘、战火纷飞。但令人遗憾的是,你很可能连它们的名字都不会念。不信,请看湖北省博物馆志愿讲解员夏璐为你出的题——

  簠(音同:辅)

  古代祭祀、聚餐时,用来盛放谷物的器具,大多为长方形,上面有盖。具体样式可参见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考叔父铜簠。

匜簠斝甗卣盉鬲…… 来吧,请念出它们的名字

  考叔父铜簠

  鬲(音同:力)

  古代煮饭用的炊食器,设计特点是“三足鼎立”且为中空,以便食物加热。一般器物颈部装饰有粗线饰饕餮纹,腹裆部饰双线人字纹。具体样式可参见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铜鬲。

匜簠斝甗卣盉鬲…… 来吧,请念出它们的名字

  铜鬲

  斝(音同:钾)

  一种用来温酒的器皿,形状大多为三足、一把手。斝一般与爵配合使用,专向爵内注酒,兼作温酒器。具体样式可参见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铜斝。

匜簠斝甗卣盉鬲…… 来吧,请念出它们的名字

  铜斝

  甗(音同:演)

  可用来烹饪、加热,同时也是礼器。器物由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盛放食物,底部有小孔,下面部分用来注水,可以将其想象为现代的蒸锅。具体样式可参见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铜甗。

匜簠斝甗卣盉鬲…… 来吧,请念出它们的名字

  铜甗

  盉(音同:和)

  一种古代的盛酒器和盛水器,聪明的古人也会用它来调和酒味的浓淡。具体样式可参见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铜盉。

匜簠斝甗卣盉鬲…… 来吧,请念出它们的名字

  铜盉

  敦(音同:对)

  多用作食器、礼器,因形状大多为圆形,也被后人称作“西瓜鼎”。具体样式可参见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嵌地几何云纹铜敦。

匜簠斝甗卣盉鬲…… 来吧,请念出它们的名字

  嵌地几何云纹铜敦

  豆(音同:豆)

  这不是一个生僻字,但其含义已经不是后世流传的名词,而是古代的一种食器和礼器,多为高脚形状。具体样式可参见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铜深腹圆盘盖豆。

匜簠斝甗卣盉鬲…… 来吧,请念出它们的名字

  铜深腹圆盘盖豆

  匜(音同:姨)

  古人在祭祀、宴会开始前会先进行一个净手仪式,这个器物是专门用来装洗手水的,出水口大多为动物造型。具体样式可参见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寒公孙爿訁父铜匜。

匜簠斝甗卣盉鬲…… 来吧,请念出它们的名字

  寒公孙爿訁父铜匜

  簋(音同:鬼)

  古代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大多为圆口,双耳,是中国青铜器时代标志性青铜器具之一。具体样式可参见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铜簋。

匜簠斝甗卣盉鬲…… 来吧,请念出它们的名字

  铜簋

  卣(音同:有)

  中国古代酒器的一种,盛行使用时期为商代跟西周时期。外观上大多为圆形、椭圆形,器物上雕有精美工艺图案,部分器物带提手。具体样式可参见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铜卣。

匜簠斝甗卣盉鬲…… 来吧,请念出它们的名字

  铜卣

  温馨提示:

  据夏璐介绍,有关于青铜器的生僻字远不止这10个,单独看文字不如结合文物一起“消化”。她强烈推荐文博爱好者前往省博“曾侯乙”展和“曾世家——考古揭秘的曾国”展,一边看文物故事一边学习新字。(图片来源:湖北省博物馆官网)




上一篇2023浙江省“新时代乡村阅读季”启动

下一篇在弦歌不辍的传承中成长和收获——迎接大运会,小学班主任带着全班学“变脸”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