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原标题:创演23年将经典与艺术深深镌刻在兰州的城市内涵中

  《大梦敦煌》:走向世界的金城名片

《大梦敦煌》:走向世界的金城名片

《大梦敦煌》:走向世界的金城名片

《大梦敦煌》:走向世界的金城名片

  中国甘肃网7月26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首席记者 李超 文/图)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作为中国基层的一个艺术剧团,兰州歌舞剧院23年前奇迹般打造出了一台让全世界都赞不绝口的经典舞台作品,这就是《大梦敦煌》。在《大梦敦煌》的辉煌背后,则是一座城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带来的不竭动力。多年来,在我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民间民族文化孕育下,一代代优秀的文艺工作者脱颖而出、前赴后继,将我市艺术发展不断推向更高的水平。

  丝路文化的再现

  民族舞剧的经典

  作为甘肃的代表性文化艺术产品,《大梦敦煌》饮誉祖国大江南北及世界各地,成为中国原创舞剧中的顶级之作,民族舞剧的经典之作,是《丝路花雨》演出20多年后的又一个舞台艺术精品。

  舞剧《大梦敦煌》题材是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是一部富于传奇色彩的四幕舞剧。舞剧以敦煌艺术宝库的千百年创造历史为背景,以青年画师莫高与大将军之女月牙的爱情历程为线索,用丰富多彩的舞蹈语汇,演绎了一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展现了绚丽多彩的敦煌文化,颂扬了敦煌艺术的创造者。

  2000年4月24日晚7时30分,《大梦敦煌》在北京中国剧院隆重首演,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

  时任中国舞协主席的白淑湘在接受采访时评价说:“《大梦敦煌》结构紧凑,音乐激动人心,舞台气氛活跃,用舞蹈语汇把敦煌壁画演活了,令人激动不已。”

  每场演出结束,在演员谢幕时,观众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所有人都沉浸在唯美的敦煌艺术中久久不能自拔。每个人热切的眼神中满含的感动与不舍,便是对这部作品最高的评价。

  时任中国戏剧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著名评论家冯双白也认为:“《大梦敦煌》在整体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尤其是男子独舞,是中国舞蹈界的重大突破,所有的一切都是收获。”

  随后,该剧在演出中不断雕琢打磨艺术质量,不断吸纳最新科技成果提升舞台美术效果,使得该剧在23年以来的国内巡回演出和对外交流传播中获得了观众“好看、好听、好懂”的广泛评价,有力地传播了中华文化,展示了华夏文明的魅力,也赢得了“可移动的敦煌”“中国版《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美好赞誉和口碑。

  累计演出1900余场

  票房收入过亿元

  《大梦敦煌》的创作从1994年8月就开始了酝酿,历时整整6年。

  2003年1月18日,《大梦敦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精彩亮相。这是该剧被列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项目后的首次亮相,也是代表兰州这座城市第六次进京展示。从这一刻起,《大梦敦煌》这部被称为“舞台艺术丰碑”的大型民族舞剧就被融入了国家级舞台艺术精品的光荣和辉煌。

  2005年起,《大梦敦煌》积极拓展国际演艺市场,多次在海外演出,均获得极大成功,取得了传播交流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2007年10月15日,国家大剧院落成并投入使用。在人们无限的期待与欣喜中,《大梦敦煌》再一次在这座国家级艺术殿堂掀开了神秘的面纱。

  今年是《大梦敦煌》创演23周年,截至目前,《大梦敦煌》剧组演出足迹遍布全国,并先后赴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荷兰、日本、意大利、斯洛文尼亚、新加坡等国巡回演出,累计演出1900余场,票房收入过亿元,深受中外观众欢迎,成为中国舞剧“多演出、多产出”最为成功的范例。同时,该剧囊括了中国舞蹈“荷花奖”、中国“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优秀保留剧目大奖”等国家级舞台艺术类大奖,列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大梦敦煌》每演一场,都有感动和故事存在,继而凝聚为深入发掘历史文化优势、讲好中国故事的力量。

  优质文化资源的集合

  优秀艺术人才的共鸣

  任何一部经典艺术作品,都是创作者艺术才华和艺术劳动心血的结晶。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秦腔《锁麟囊》举行成果汇报演出

下一篇一样的《锁麟囊》 不一样的“薛湘灵”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