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四十多年来,舞剧《丝路花雨》上演近四千场,历经多次改版,常演常新,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观感。然而,电影版《丝路花雨》可谓空前绝后,老电影的胶片颗粒质感和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服装、化妆、道具以及因地制宜的拍摄特技,充分体现了当年中国电影界的工匠精神。现在重温没有数字技术加持的电影版《丝路花雨》,一股文化遗产的沧桑感和电影艺术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C《敦煌》在敦煌取景拍摄八个月

  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一生著述颇丰,特别是他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尤为国人熟知,其中的杰作《敦煌》讲述了宋代书生赵行德守护敦煌文化遗产的历史故事,被译成中、英、俄、法、德、西班牙等多国语言版本。日本电影艺术家吉田刚很早就将小说《敦煌》改编为电影剧本。

  1985年,经过反复沟通协商,中日双方签订合作拍摄电影《敦煌》协议。考虑到拍摄需要动用大量人员和军马,中方合作单位由上海电影制片厂调整为八一电影制片厂。为满足拍摄需要,在敦煌市郊兴建了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具有浓郁西域风情的敦煌古城,城内建有唐宋时期敦煌、高昌、甘州、汴梁、兴庆五条街道以及寺庙、酒肆、当铺、驿馆等场景。在中方协调下,影片还获准拍摄了莫高窟部分内景。电影自1987年3月至10月,在敦煌取景拍摄八个月,1988年6月上映,片长143分钟,轰动一时,仅在日本国内票房就达82亿日元,并获得第12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最佳灯光、最佳美术、最佳录音、最佳剪辑、最佳新人奖等诸多奖项。

  影片上映后不久,时任日本首相竹下登即于1988年8月访问敦煌;1994年,日方援建敦煌石窟保护研究陈列中心。当年因拍摄需要兴建的敦煌古城,现在仍然作为影视基地和网红景点为敦煌文旅事业发挥重要作用。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特约撰稿 史勇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重推】莫高人 敦煌情

下一篇甘肃三部经典折子戏亮相2023第二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