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从屏幕内走到屏幕外,从“网上”走到“网下”,以IP构建为基础手段,通过产业价值与文化价值相互赋能,最大限度地延伸剧集的内容价值,往往能够挖掘出文化资源背后更深层次的现实意义,进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传下去、走得远。这为新国风剧集创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

  好的剧集IP不应止步于影视化,还应致力于在更大范围内被感知、被分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与平台商家联名定制汉服,《梦华录》与商业品牌联名推出特色饮品,“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以《长安十二时辰》IP为依托,以沉浸式唐风市井文化体验为主打特色,通过释放商业、科技、文化、旅游有机融合的魅力,吸引游客驻足观赏。这些精细化的IP运营和创新性的营销手段,在销售产品与弘扬中华文化方面找到了较为精妙的契合之处,收获了“1+1>2”的传播效果。

  “文化+”的价值延展,除了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效能,也可以反哺内容创作,为行业生产带来新的活力。两者形成互文、相融相生,才能更好地让传统文化成为流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水和精神暖流,《风起洛阳》在此方面便是一个生动案例。其围绕核心IP,进行了包括漫画、VR全感剧场等在内的十多个领域的细分开发,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系统性布局,有效提升了用户对IP的喜爱度和共情力,某种意义上说,也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成了人们生活、社交、娱乐的一部分,这对释放大视听产业活力的启示性不言而喻。

  剧集创作这股新国风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尚化表达,还饱含着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对当下需求的回应,在承载丰厚的文化想象力和强烈的现实观照性方面存在优势。处理好“古”与“今”的关系,让厚重感与青春化、传统性与当下性浑然一体,又互显互彰,这应是当前与今后新国风创作需确立的创作方向和关注焦点。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从《熟年》看“家”的变迁

下一篇长影洗印车间首次开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