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健康百科
天才陨落
1890年7月27日,梵高在奥维尔小城附近中了枪,当时他带着绘画工具出去画画的某个时间,在晚餐过后他回到暂住的拉乌客栈,通知了随行医生加歇来治疗,加歇医生随后发电报通知弟弟提奥从巴黎前来,这中间的时间弟弟曾发誓一定会救他,但是他放弃了活下去的念头,告诉弟弟说就让他这样子死去吧。
当时照顾他的两个医生检查了伤口,并动手仔细探查了他的上腹部。他们所得出的结论是:首先,子弹并没有穿过身体而是停留在脊柱附近;第二,造成伤口的枪是一支小口径的手枪;第三,子弹从一个罕见的倾斜角度射入体内(不是一直向前的);第四,枪是从距离身体较远的地方开的,而不是从很近的地方开的。
个人生活
家庭成员
文森特的父亲提奥多洛斯·梵·高(Theodorus van Gogh,1822.2.2—1885.3.26)1849年就在津德尔特布道,他是一位新教牧师。1851年5月21日他与文森特的母亲安娜·科尼莉亚(1819—1907)刚认识便闪电订婚,安娜生于海牙,她的父亲在海牙被誉为“国王的装帧师”,因为他被选中装订第一部荷兰宪法。安娜的妹妹,嫁给文森特·梵高的叔叔。
文森特·梵高在家中是老大,他还有三个妹妹和两个弟弟。
在文森特一生中,他只与弟弟提奥和三妹威廉明娜保持了亲密的关系,而提奥也是文森特这一生中最大的支持者和崇拜者。
感情生活
1878年,梵高曾在阿姆斯特丹的时候去过沃斯家,见过表姐凯·沃斯·斯特里克。
1879年夏末,凯打算来埃顿的牧师公馆和文森特的家人同住在一起,为了重获家人认可,文森特认为自己必须要有一个妻子。
7月,在凯抵达之前,文森特和弟弟讨论过自己的决定,必须要有一个家,这个时候他读了不少维多利亚时期关于爱情与婚姻的文字,花了三天读了夏洛蒂·勃朗特的《雪莉》《简爱》,还读了哈里特·比彻·斯托的《我妻子和我》《我们和我们的邻居们》。8月,凯抵达,文森特便向她表白,表姐愤怒地拒绝了,之后表姐便带着儿子离开埃顿回阿姆斯特丹。
主要作品
文森特一生中有864张油画,1037张素描,150张水彩画,而他的水彩画十分出众和油画不分上下。
他个人独爱肖像画,一生中画过35幅自画像,11幅向日葵,4幅覆盖在以前的练习画上,7幅在习作的背面,7幅在纸板上画的。
《吃土豆的人》 1883年 《收获景象》 1888年 《星月夜》 1889年
《向日葵》1888年 《夜间咖啡馆》 1888年 《柏树》 1889年
创作特点
主题
梵高的作品中充满天然的悲悯情怀和苦难意识。例如在梵高艺术生涯的初期,绘画最多的题材是矿区阴惨的场景和劳作的矿工。在埃顿时期,落日的翻滚、日里的农夫和农妇更多出现在他作品中。
到多伦特和海牙时期,梵高的作品中开始频繁出现哭泣的女人、足两姗的老树以及城市救济院中的老人孤儿、驾车的老马、劳作的农夫等等。
题材
梵高对农民、对田野生活、对乡村田野风光有着很高的热情,他喜爱农民的一切,尤其是向日葵、麦田、莺尾花、豌豆花等。他经常选取这些散发着泥土清香的物象作为自己的绘画题材,在他短暂的艺术生涯中,梵高凭借着自己敏锐的艺术感知力深情地、细致地描绘着这些质朴、自然的风景、静物及人物,他也因此被称为“画家中最纯粹的画家”。与那些华丽璀璨的绘画相比,梵高的画更多的是朴实和隽永,他将自己无限的激情倾注于这些朴素的花朵和田野生活中,使画作产生了一种无法超越、无法模仿的艺术魔力。梵高曾经画过许多有关向日葵的画,虽然每次绘制的向日葵数目不一样,花朵的姿态也都不一样,但是它们都体现出了一种饱满和劲头。此外,梵高还经常选用麦田作为自己的绘画题材,从他所描绘的各式麦田的画作似乎可以感知到麦田里所散发出的一兹兹悲沧之情。如梵高创作于奥维尔的《乌云笼罩下的麦田》就是以恶劣天气下连绵不绝的麦田作为题材,传递出了凄凉、寂寥、压抑和苦闷的情感。再如,《有乌鸦的麦田》也是以麦田作为主要题材,并在麦田上方加入了一群黑黑的乌鸦,从而呈现出了一种深深的绝望和死一般的沉寂之情。当然,除了这两种题材之外,梵高的绘画还涉及到许多题材物象,但无一例外,它们都是质朴无华的,是和生活紧密相关的。
色彩
梵高是一位色彩主义画家,他对色彩的偏好几乎达到了一种癫狂的状态,这虽然与他的精神疾病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是也不能否认梵高对于色彩的创造性的发现和表现。他的画作中的色彩都是较为奔放、夸张的,这也深深地影响了20世纪的表现主义和野兽派绘画。具体而言,梵高画作中奔放的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用光亮明快的夸张色彩进行装饰。受新印象派画家毕沙罗、修拉等色彩技法的影响,梵高摒弃了绘画初期暗浊、沉重的色彩,开始采用一些高明度、高纯度、高亮度的色彩,创作出了一种极具现代感和时尚感的色彩装饰效果,他的油画也因此越发鲜亮起来。在所有的高纯度、高亮度的色彩之中,梵高最偏爱黄色,简单明了的黄色带有另外一层寓意,即象征着太阳和大地,代表着光明和希望。在黄色的带动之卜,梵高绘画作品的色彩明度和纯度对比都十分鲜明,产生了一种光亮明快的装饰美感。例如,梵高的《向日葵》就是以大面积的黄色作为主要基调,然后配以土黄色、柠檬黄及中黄色等,使观众产生一种五彩缤纷、璀璨炫目的视觉感受,也表现出了梵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二,用大色块的对比进行装饰。在装饰色彩中,大色块的并置对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虽然这一表现手法早在梵高之前就己经提出,但在梵高的绘画中得到了最淋漓尽致的表现。梵高画作中的对比色常常是大块的且较为平整的,既简化概括,又能够增加画面的厚重感,而且借助色块的对比还可以产生一种和谐的视觉效果。例如,《夜晚的咖啡馆——室外景》就是用大色块的对比色进行装饰,黄橙色的灯光和深蓝色的夜空相互对比,使画面产生了一种纵深感,同时也生动地描绘出了人们的夜生活。第三,用绝对的黑白色进行缓冲。在绘画过程中,梵高除了追求画面色彩的明亮欢快及色块对比之外,还经常用黑白色来缓冲、协调色彩,其常常和对比色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以《播种者》为例,画面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分是鲜亮的黄色,下半部分是明亮的紫色,两种颜色对比非常强烈,过渡也比较直接,会对受众的眼睛产生刺激。而梵高将画面中播种者的长裤画为白色,在黄色和紫色之间产生了一个隔断,受众的眼睛也得以获得片刻的休息。
造型
梵高绘画追求的是一种狂野的造型,厚重、粗犷的笔触带来的是一种直率而又单纯的表现方式,带有一定的力量和强度,他们强调的是“神”的传递,而非“形”的表现,这与古典主义所追求的“忠实地表现自然”的绘画理念有很大的差异。仔细看来,梵高画面中的形象在造型上都带有非常鲜明的个性的,有强烈的狂野性、粗放性,好似画家在激情的支配之卜随意挥洒而得来。受众在欣赏画面的时候也会被这种激情所浸染、震惊,会深切地感受到画家内心的呐喊。这种狂野的造型风格同画家所生活的时代、环境及人物性格有着很大的联系。因为梵高没有受过专业的美术教育,在造型方面完全以自己的内心情感作为主要标准。此外,梵高一生都生活在贫穷、困苦和疾病的缠绕之中,这对他的心理也产生了深深的影响,所以他画作中的形象造型都带有一种扭曲变形、狂野粗放,也正是这些因素让梵高产生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认知。以《星夜》为例,该画作创作于梵高在圣雷米疗养院期问。这一时期梵高的病情时好时坏,神智也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因此这一时期他的画作线条更加粗野,笔意也更加随意。在这幅画面中,梵高使用生动固执的短线笔组成激荡旋转的宇宙,夜空中的十颗星辰也是由流动的、长短粗细不一的线条组合而成,近景的柏树形象则如同一座撕裂燃烧的哥特式教堂。画面中的夜空、星星及柏树的造型都是十分夸张、狂野、奇怪的,让人捉摸不定。此外,这种奇怪狂野的造型使人如同陷入一片黄蓝漩涡之中,油然而生一种绝望和恐怖之情。
人物影响
梵高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
梵高那些曾引起他同时代大多数人迷惘的作品,如今却已印在明信片上,印在挂历上,成了畅销货。企业家们则一窝蜂似地将梵高的名字带进了生意的领域,如梵高领带、梵高圆珠笔、梵高香皂、梵高电影,梵高歌剧,其作品更是国际油画拍卖市场上的遥遥领先者。
人物评价
“梵高对后来的野兽派和表现派都有极大影响,他的艺术成就比马奈和塞尚对后继者有更大的作用。”(意大利艺术评论家小文杜里评)
“他生下来。他画画。他死去。麦田里一片金黄,一群乌鸦惊叫着飞过天空。”(法国诗人波德莱尔评)
“梵高的全生涯没入在艺术中。他的各时代的作品完全就是个时代的生活的记录。在以艺术为生活的艺术家中,可说是一个极端的例。”(中国画家丰子恺评)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 阿道夫·威廉·布格罗
下一篇: 印象派领导者:克劳德·莫奈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