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龙砂古村,坐落于美丽富饶的榕江北河、车田河、枫江环绕的小平原之上,宋代已有吕姓居民在此开垦种植。元天顺元年( 1328),南宋丞相江万里的孙子江汝祖与其子江恬息从潮州开元街来此落居,江恬息被奉为龙砂村始祖。这里,古代原有一条溪流经过,山洪冲积,日积月累,沉沙淤浅,溪流改道,成为沃野。后人来此垦植,发现沙陇,认为聚沙成龙脉,是吉祥富贵的地方,故名“龙砂”。
江恬息及其子孙后辈,在今龙砂古庙所在地建筑寨场。如今走进龙砂村,仍可见宅院多为土木结构的平房,建筑结构古老。四周有600多米长的围墙,墙高4米,周围建有8个角楼,是集居住和防御于一体的“寨堡”。时间已逝去670多年了,江万里的裔孙分布于今曲溪镇的龙砂、港畔、陇埔、云南、枫口、顺利、王厝等村,总人口1.8万人。最为奇特的是,龙砂等8村江姓村民,世世代代沿用古时传下的习俗,用竖灯竿、升彩凤的仪式纪念先祖江万里。
竖灯竿,挂彩凤,奇特的民俗文化
龙砂、港畔8村每12年一次的“升彩凤”习俗,在揭阳以至粤东地区,都是很有名的,最近的一次“升彩凤”,在 1994年12月前后一个多月的时间,凡经过国道206曲溪路段的人,都可看到国道一侧的“十里彩灯”的壮丽景观。
“升彩凤”,也叫“升灯杆”。即是用一根10多米长的毛竹,尾部留着竹叶,上端挂着大红灯笼,上面书写着“幸福”、“吉祥”等词。灯笼上方挂着一只五色“彩凤”。凤尾和凤身都披上绣有金色丝线的红绸缎,缎下缀有响铃,风一吹,“彩凤”转动,铃声清脆悦耳。白天观赏,一支支灯竿、一只只“彩凤”,一家连一家,极为壮观。夜里观赏,灯笼和“彩凤”上安装的节日灯一齐亮起来,又是一座色彩斑斓的灯城,辉煌靓丽,美不胜收。
这种奇特的风俗缘于何故、源于何时?有一种说法是缘于纪念南宋爱国名相江万里,起于元代初年。南宋末年,元军长驱直入中原,时为南宋丞相的江万里带兵坚守饶州城,与元军血战到底。后因敌我力量悬殊,饶州城失守。江万里的胞弟江万顷在军中被俘,惨遭杀害。江万里誓死不投降,带领家人投止水池,壮烈殉国。
其时,江万里的三弟江万载和江万里的次子江铸、三子江镗随文天祥、陆秀夫等扶幼帝入闽,继续与元军战斗。侥幸生存下来的江万里亲属,先避居洪水桥汤坂里,又几经辗转,栖身潮州开元街。后来,江万里的孙子江汝祖带其子江恬息移居揭阳龙砂。江万里的裔孙想纪念他,但在元朝统治者的高压政策下,只能偷偷地进行。及后,江氏裔孙想起先祖江万里平生喜凤,就用升彩凤的形式来纪念,这种形式被沿习下来。传说到了江万里的第10代孙时,有族人在北河边发现了一对“真凤”,后来又传说在“凤凰”出现的地方飞来一幅吕仙人(吕洞宾)的画像。江氏后裔于是对“凤凰”的崇拜越来越虔诚,升彩凤的仪式也越来越隆重。于是在凤凰出现的地方,村民们修建了一座神庙,设了吕洞宾、李铁拐两位祖师的神位,这座神庙就是独特的“祖师庙”。在老人们的指点下,我看到了古庙中表述这个传说的对联:离蓬岛以来游可止则止;偕友人而共济无双之双。透过这迷人的神话故事,使人感受到的是龙砂人对这片沃土秀水间的浓郁情结。
济阳旧居、江氏家庙,可溯江氏源流
与龙砂村近在咫尺的港畔村中心,有一座古老的公厅,为“下山虎”式潮汕传统建筑。门楣上书“济阳旧家”4个大字。据村中长者说,这座大厅建于明嘉靖年间(1523一1565),迄今已有470多年的历史了。整个大厅空空如也,而一副对联却引起我们的注意:“济水长流,育就先贤正气冲霄汉;阳光普照,晖明梅岭祥云满龙江。”冠首“济阳”二字。其中“先贤”,显然是指宋末英勇抗元卫国而殉难的江万里、江万顷等人。
江氏家庙是龙砂等8村共有的祖祠,座落于港畔村。该祠距“济阳旧居”右侧不远,是一座三门、三殿的宏大潮式祠堂式建筑。正门门额为花岗石刻的“江氏家庙”4字,雄浑大度,有行家称其“虎卧凤翔,沉着浑厚”。门匾的背面是“僾见忾闻”几个行书大字,落款为:“甲辰秋月之吉”。甲辰为清雍正二年(1724),距今是279年。
祠中有几副古楹联,其中一副是:思我祖宗,树立梅龙还凤客;成尔子孙,溉滋江水毓麟儿。嵌“思成”两字。江氏族老说,“思成”指思成公,夏朝人,又叫“元仲”,号“胤初”,是江姓得姓的始祖,从思成传到江万里有110世,从江万里传到今龙砂江姓的“伦”字辈是27世。
建祠碑记、宋代陶缸,即证了一段历史和传说
龙砂,港畔、陇埔等村的族老都谈到建祠时发生的一件趣事,后来又演变为悲剧:江氏村民在清理祠堂的地基时,挖到两口大陶缸,缸高l.2米、口径0.4米,即每口陶缸均可装2担多水。奇怪的是,两口陶缸都装满了铜钱,那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啊!经商议,江氏村民用这些钱打造了两艘簇新的龙船,准备翌年端午节下水参加梅岗的龙舟竞赛。
第二年的五月初五,龙砂附近各村挑选了104个精壮的小伙子分乘一对龙舟下榕江参加梅岗都各村的龙舟竞赛,后生们奋力拼搏,港畔村一艘龙舟在最前头。谁知,当这艘龙舟划到缶灶村前江面时,骤然间龙舟飞腾前进,舵手无法控制,只见前面溅起水花成为一片白茫的云雾,刹那间,龙舟连人冲进榕江转角处深潭。岸上成千观看者,从狂欢呼喊骤然变为目瞪口呆。其他村的龙舟见状立即转舵停桨,才幸免于难。这50人中唯有舵手江古溪侥幸生还。据说是因为他当天腰间系了一条他妻子的腰带,才被龙尾甩出去,落在距离三里多远的黄岐山坡,等他定神之后走了大半天才回到家中。第二天,那龙舟的大鼓却从地处榕江上游的蓝田都锡场乡的潭角(今揭东县锡东村前榕江转弯处)浮出来。从此之后,缶灶村前的榕江深潭,人们就叫做“龙洞”,同时认为这龙洞和锡场潭角是连通的。
至于为什么“龙洞”单单要吞没港畔村的龙舟?没人能说清楚。从那时直至现在,龙砂8村有部分村民,过端午节都改在五月初四。侥幸生还的江古溪人丁兴旺。如今的港畔村村民,大都是江古溪的后裔。
传说中的故事不可全信,但我们在龙砂村村民江奋泽的家中,却看到了其祖祖辈辈保存下来的、建设江氏家庙挖地基时挖到的一口大陶缸。
诗书传家,瓜瓞绵延,龙砂代有人才出
在江氏家庙保存的《建祠碑记》中,我们还看到这样的辞语:“诗书传家,爪瓞绵延。”“诗书传家”被奉为家族兴旺发达的信条,实在是理智之举。由于有好的教育环境,龙砂各村历代读书人很多,据《揭阳县志》(正续志)记录的不完全统计,有钦赐翰林、乾隆五十九年甲寅恩科举人江凤呜,道光十七年丁酉科拔贡江云等有科举“功名”的10多人。
上一篇: 返回列表
下一篇: 端午节姓“屈”还是姓“伍”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