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唐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白居易时任校书郎,举家搬至关中,定居下邽县义津乡金氏村,途中写作《泛渭赋》。徜徉于渭水百里清流之上,望亭亭华山,层峦叠嶂,云卷云舒;感春风拂面,垂柳婀娜,落英缤纷;是夜扣舷歌之,明月皎皎,水波澹澹;听鸟语嘤嘤,看鱼儿悠游,趁暮色时分,观芳草萋萋,平沙漠漠。渭水之景,可见万物之乐;能见胜景,源于高郢、郑珣瑜二公特达之恩,广开四门,招引天下贤才;万物相乐,源于圣贤相契,君臣和谐,方能“聚五福”“消灾沴”。初入仕途的白居易,在渭水之上表露入仕的感恩与激动,热切地表达政治理想,愿贤臣有为而使君主无为,君主圣明而使贤臣万事皆济,君臣契合方能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在刘珣的《渭水象天河赋》中,政治理想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以渭水之清澈象征政治之清明,国家基业的亘古长存不单在于地理位置的险要,帝王明德才是国家繁盛的根本原因所在。娄敬只关注地理位置的重要作用,以“被山带河,四塞为固”,但不知“天道无亲,惟德是辅”,顺应天道,深入人民,才是国运恒昌的关键所在。

  渭河之清明,表现了唐人对国家的深切关怀和美好祝愿,将个人的生命体验与国家的发展脉络相关联,承载着唐人的政治理想,表达着唐人招引贤才、君臣默契、以德化民的政治愿望。

  历史的兴衰盛亡,文明的源远流长,在唐人的笔下,滔滔渭河化为独特的意象:渭水清以明鉴,泾水浊以纳污,但都归属于自然万象,河水的流淌为国家发展带来生机勃勃,这是唐人的旷达洒脱;渭水贯都,以象天河,昼夜不息,这是大唐洪业的宏大气势;泛舟渭水,清以明鉴,万物和谐,以象政治清明、国家安宁,这是唐人深刻的政治理想。

  渭河已成为一个鲜明的文化象征,流淌在西北的土地上,讲述着遥远的故事和理想……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溯源甘肃】从南佐遗址看甘肃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

下一篇茯茶——从茶马古道走进西北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