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上述《匈奴列传》中的记载虽然文字不多,但信息量较大,它记载了匈奴向长安进犯的两条路线,反过来说也就记载了当时长安到关中以西以北地区的两条道路。一条是从长安往西,溯渭河北岸西行,经凤翔、千阳和陇县,再从陇县继续沿古陇山东麓往北,经华亭、平凉、镇原和彭阳等县,就到了后来的汉安定郡(按当时安定郡地属北地郡)的治所高平县(治所在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另一条就是从长安往北过渭河到咸阳,经今泾阳、淳化、旬邑、宁县、镇原和彭阳到固原市。在这两条道路中,前一条道路出现较早,就不作讨论了。这里重点要讨论的是后一条道路,即从彭阳故城往东南,经宁县、旬邑、淳化到成阳、长安的道路。汉孝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这条道路就已经成为匈奴南下的道路,说明它的出现是比较早的。我们认为,这是一条与战国秦长城有关的道路,是先秦时修建的道路。因为汉孝文帝时,汉王朝建立不久,当时正在医治战争的创伤,恢复生产,是根本没有力量修建这么一条道路的。因此,这条道路修建时间应在秦代或更早的时候。
上述匈奴的入侵发生在公元前166年,《史记》对这次入侵的路线记载也不那么具体。在这次入侵过了190年之后,有个人就从头到尾走了这一条道路,这个人就是东汉大史学家班固的父亲班彪。《文选》李善《注》说:“更始时,班彪避难凉州,发长安,至安定(治所在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作《北征赋》也。”公元23年至24年间,班彪为了避难,就前往凉州(东汉时治所在陇县,即今甘肃张家川),他从长安出发,前往当时安定郡的治所高平县(治所在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北征赋》是一篇记行兼抒情的赋作,记述了班彪当时从长安到安定郡旅行的全过程,抒发了作者遭逢乱世的感慨。文中记载的地名较多,互相连贯,犹如有的汉简中记载的地名,一个地名之后是另一个地名,只是没有记载两地里程。这些记载是作者亲身的经历,可称之为实录,这就为我们留下了当时长安到安定郡间交通路线的真实可信的记录。《北征赋》中记载的地名说明上述匈奴的入侵就是循着这条大道进入的(关于《北征赋》中的地名和交通路线,笔者将另外撰文作专门的探讨)。
《北征斌》中有三个地方与今镇原县有关,说明当时的丝路从东到西穿越了今镇原县的县境。一处就是“释余马于彭阳兮”,班彪说当他到彭阳时就解脱了车上的马,这里的彭阳就是西汉时彭阳县城,也就是今镇原县的彭阳故城遗址。另一处说“越安定以容与兮”,说他从容不迫地经过了安定县城,这个安定县的县城当在今镇原县城关镇祁川村。还有一处说“遵长城之漫漫”,说他循着长长的战国秦长城前行。这里的长城就是镇原县武沟乡往西的战国秦长城。把班彪行经的彭阳故城遗址、镇原县城关镇和武沟乡这三地方连起来,就会发现当年班彪走的道路就在今镇原县境茹河北面的原上。同时也说明,班彪行走的这条丝路古道,从东到西穿越了今镇原县全境。班彪之所以不走茹河河谷,是茹河河谷中根本无法行走。因为河水的长期浸蚀,茹河的河床已经深入到基岩中,整个河谷成了一个石质的深水槽。
说到这里,有人会问:《中国历史地图集》将西汉安定县标在今甘肃泾川县城关镇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也说安定县“治所在泾川县北五里水泉寺村”,说西汉安定县治所在今镇原县有什么根据?
关于西汉安定县,《汉书·地理志》没有记载与之相关的山川河流或其他相关的情况,只有简单生硬的“安定”两个字,此外再没有任何的记载。《水经注》中也没有与西汉安定县相关的任何记载,这样两汉魏晋的地理著作中关于西汉安定县的位置的记载,就成了空白。这就给后人考定汉安定县的地理位置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所幸的是班彪在《北征赋》说他从汉彭阳县城到汉安定县城,又从汉安定县城到了长城边,其中的一段路是循着长城下的道路前进的,而后走到了萧关所在的汉朝那县境内(“吊尉卬于朝那兮”)。班彪当时行经的地方是汉代的彭阳县、安定县、战国秦长城和朝那县,而其中的彭阳县、战国秦长城和朝那县都在茹河的北岸,设使汉安定县在泾川县城北五里的水泉寺村,那么班彪要从彭阳故城所在的彭阳村往南到泾川县城北的水泉寺村,而后又从水泉寺村往西北到镇原县的武沟乡,这样就让班彪绕了一个很大的圈子,或者说走了三角形的两个边,这一来一去就多走了约两百里。这样的路线是既不合情理,也不符合当地道路的实际情况。关于汉安定县位置的记载,是班彪的亲身经历,是他亲笔所记,写作时间比《汉书·地理志》还要早,是当时人记载当时的事情,可以说是最真实可靠的记载,完全可以说是不容置疑的(关于汉安定县的地理位置说笔者将另撰文讨论)。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云赏敦煌》第一集:一树花开两地芳
下一篇: 《云赏敦煌》第二集:中西交融众生供养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