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  登顶羊马古城,径直先来到了古城的最北端。站在这里,可以一览宕昌县城的全貌。马鞍山的正对面是高庙山,两山之间隔着由西向东奔流的岷江。左手的西边是官鹅沟,官鹅河从沟里流出,与岷江汇合,将马鞍山从东、西、北三面环绕起来。右手边的东部是坡头山,山顶白雪皑皑。

  ?  宕昌县城,便是修建在这些山河之中。羊马古城耸立于山顶之上,可谓是“城中有山,五峰对峙,山巅有城,名为羊马”。

  ?  这座历经千年的古城为何会有“羊马”这样接地气的名字?

  ?  前一晚的落雪,已经渐渐消融。古城被密林包围,地面上是厚厚的松枝与落叶,踩上去软软的、湿漉漉的,非常有弹性,雪后的山顶显得空旷静谧。

  ?  慢慢地行走在古城内,我们找寻着千年以前先民们的生活遗迹。

  ?  古城内,留存的城墙,还可以清晰地看见人工修建的痕迹,层层黄土夯筑,有城门、城堡、烽火台,外圈的城墙上还有射击孔。

  ?  站在城墙边,脚下是高达千米有余的悬崖,向下看去,冬天的岷江水依旧流淌,深不可测,不禁心中一颤,慌忙向后退了几步。

  ?  据记载,古城分为前、中、后三处。城的南、西、北虽然有羊肠小路,但陡险难行。古代在断崖峭壁处修建城堡,称为“犄角”,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

  ?  羊马城俗称羌寨古城堡,其居高临下,三面陡绝,只一小径可达山巅,为三座相互沟通的山城。前城长约120米,宽约70米,有内外城墙,依山就势而筑。有东西城门,中城设外围防护墙,上有垛口,长约100米,宽约60米。后城很小,后城门边上有城壕,深1米余,清晰可辨。羌寨古城堡为宕昌国76寨之一,取易守难攻之利,可能是宕昌国护城古寨,唐、宋、元各代皆为兵家攻伐所用。

  ?  羊马古城占尽地理优势,成为了重要的军事要塞。

  ?  山体原本是陡峭的崖壁,草木丛生。高达千米有余,山下是滚滚而流的岷江与官鹅河,形成天然屏障,难怪古羌族会选址此处,修建城池。直到近现代,当地老百姓居住于此后,才平地农耕。后来为了保护文物,老百姓搬离羊马古城,在山上广种植被,恢复生态。

  ?  看着留存的城墙,应该是麦草与黄土混合夯筑而成。记者猜测,初建之期的羊马古城一定是非常雄伟的,不然经过千年历史沧桑与人为战事等,至今还留存着高高的城墙,伫立在一方山巅。

  ?  在古城内,密林相间,也许会迷失其中。城城相套,一城高过一城。而就在一处城墙顶边,记者发现了一只正在吃草的小羊。

  ?  “咩咩”对叫两声,小羊抬头好奇地看过来。记者好奇为何这座历经千年的古城为何会有“羊马”这样接地气的名字?

  ?  刘国庆说,宕昌羌人农牧兼营,尤重畜牧。传说羊马城是宋代专门养战马的地方,更是战马交易、转运的场所。据礼县太塘乡发现的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所立《大潭长道二八分科后碑》记载:“自朝廷立市西戎之马于宕昌,马政刍秣之重首事于潭邑。”宋朝的战马主要经宕昌转运而到南方各地,而且在此还设立了茶马市场。在吴挺与金人对峙时,仅从宕昌茶马市场购进的战马每年就有约700匹。

  ?  也有另一种说法:何谓羊马城?城外加筑的类似城圈的工事,也称羊马墙、养马垣。本为敌兵逼近时,城外居民撤退暂为安泊养马之所,故称。城内有大量滚石以及历代陶片,又有宋代藏文碑石一通。据杜佑《通典》载,羊马城乃城外短垣之通称,“城外四面壕内,去城十步,更立小隔城,厚六尺,高五尺,仍立女墙,谓之羊马城。”宋赵万年《襄阳守城录》:“襄阳府城,周围共九里,三百四十一步,城外有羊马墙,墙外有水濠。复自羊马墙外,创设鹿角一重。”可见羊马城短垣为唐宋时在原羌寨古城的基础上增修的短墙,以利更好地防守,史籍中的记载屡见不鲜。

  ?  曾经固若金汤的羊马城,因何荒废?

  ?  太阳渐渐落山,山顶的风变烈了。

  ?  曾经固若金汤的羊马城,究竟是什么原因荒废了?追溯宕昌国的历史,有这样一段惨烈的战事: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大禹王记

下一篇《灵台志》故宫收藏的甘肃县志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