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打卡临夏地质公园——黄河文化博物馆 走近黄河 触摸历史感知文明

  黄河文明溯源展区

打卡临夏地质公园——黄河文化博物馆 走近黄河 触摸历史感知文明

  羊皮筏子

打卡临夏地质公园——黄河文化博物馆 走近黄河 触摸历史感知文明

  黄河三峡旅游规划展区

打卡临夏地质公园——黄河文化博物馆 走近黄河 触摸历史感知文明

  汉字构成的黄河走向图

打卡临夏地质公园——黄河文化博物馆 走近黄河 触摸历史感知文明

  水利发电科普体验区

打卡临夏地质公园——黄河文化博物馆 走近黄河 触摸历史感知文明

  黄河先民生活场景复原模型

打卡临夏地质公园——黄河文化博物馆 走近黄河 触摸历史感知文明

  日冕造型的艺术装置

  本报记者 张姝

  在刘家峡水电站大坝北侧,坐落着一座以大禹治水时所用工具“耒”为原型设计的地标建筑,作为全国唯一的治水文化主题景区,黄河文化博物馆以“黄河情·水电魂·中国梦”作为布展主题,将黄河文化、黄河治理、黄河水电、黄河风光等内容精心编排,运用高科技展览手段,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给大家以文化的滋养和精神的洗礼。

  来到博物馆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水电建设者浮雕像,他们削山头、挖河道、凿隧洞、筑大坝,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道,生动地再现了老一辈水电建设者不畏艰难险阻,自力更生,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刘家峡水电站的场景。

  走进博物馆一楼大厅,以精美石刻作为空间语汇表达的主浮雕墙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象征黄河文化的经典符号通过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多种字体进行组合,共同构成黄河“几”字形走向,并饰以玉龙纹饰和云纹图案,彰显出黄河文明的独特气质与神韵。

  黄河文化,犹如黄河水系源远流长。“吉祥葫芦牛肉面,古老的水车悠悠转;羊皮筏子赛军舰,还有百合与洮砚。”随着讲解员的介绍,记者来到了黄河文化撷英展区。这里有羊皮筏子、黄河水车、黄河船磨的复原模型,这些因黄河特殊自然环境形成的工具集中体现了黄河儿女的聪明才智,展示了黄河农耕文明的丰富内涵。

  在自强不息的民族之魂展墙,炎黄子孙灿若星辰,顶部错落垂吊的印章上,镌刻着历史上抗击外族入侵的民族英雄名字。“中华第一勇士”秦朝著名将领蒙恬、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民族英雄岳飞……参观者可通过多点互动桌面系统,查询这些优秀黄河儿女的感人故事。

  在展馆二层的情系黄河展区,立柱上遒劲的毛体字“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格外引人注目。1952年,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望着滚滚的黄河水,这位历史伟人在黄河岸边的邙山脚下立下了气吞山河的雄心壮志。这一简短的嘱咐,体现了人民治理好黄河的愿望,也成为沿黄两岸人民的一种精神力量。该展区以翔实资料讲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黄河治理倾注的特殊关怀。

  要把黄河治理住,关键就是要治理好泥沙。在黄河治理历程展区,迎面看到的就是一幅宛转飘逸的动感沙画演绎长卷,它以穿越时空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沙画来演绎治黄的艰辛历程,展示黄河重大水患及历代“治黄”的经典故事。

  这些治黄英雄,为“除黄河之害,兴黄河之利”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据《尚书·禹贡》中记载,“导河自积石,至于龙门”和“决九川,距四海”,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世代相传,这种万众一心战胜困难的民族精神也深深地感动和激励着华夏子孙。照片墙上还呈现了贾让、潘季驯、王化云等24位治黄名贤的生平、治黄理论与丰功伟绩。

  圆顶式的结构、呈半球形围合的银幕……位于全馆中心位置的穹幕影院,给参观者不一样的视听体验,仰望银幕如同苍穹,巨幅影像自面前延至身后,且伴以立体声环音,营造出强烈的临场观看效果。采用超广角鱼眼镜头播放的三维影片,演绎从黄河源到入海口的惊心动魄场景,观众或翱翔在高山峡谷之间,或颠簸于激流险滩之中,真切感受黄河母亲的万千气象。

  博物馆第三层,则以水电站建设、水力发电科普、世界水利水电博览等主题作为布展内容,通过黄河水电站全景沙盘,三维立体动画展示了黄河水电站的分布状况,游客可以通过触控屏点播影片,了解各水电站的建设与运行情况。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泾川大云寺之千年传奇

下一篇临洮景与临洮砚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