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有学者认为,占据祁山要道是仇池国兴旺的关窍所在。

  祁山道,是丝绸之路陇蜀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四川与北方丝绸之路接通的最平坦、最重要的一段。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形成了东连渭河下游的关中平原乃至中原,经渭河上游的天水翻越秦巴山地到成都平原,再经大渡河下游至云贵高原西北的半月形彩陶文化传播线路。夏商西周时期,中原夏文化、西北的寺洼文化和早秦文化经天水陇南和四川的早蜀文明发生了密切的联系。

占据祁山要道,仇池国兴旺的关窍所在

  ▲陇南民间马王爷的画像

  春秋战国时期,在区域交通的基础上,祁山古道演变成一条国际贸易通道。秦汉时期,中原王朝经陇右地区南下经略川蜀,促进了陇蜀两地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

  东汉时,佛教沿西南丝路与祁山古道影响及陇右地区,虞诩开通下辨(今甘肃省成县西北)至沮县(今陕西省勉县西北)的嘉陵江水道后,蜀地大米、食盐等商品大量输入陇南,陇蜀两地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东晋南朝时期,生活在今陇南地区的氐人在南北贸易中十分活跃,获利颇丰。此时的祁山道成为秦州南达古道的连接线,是一条兼备军事争夺、经济交往、文化输送、民族融合作用的通道。

占据祁山要道,仇池国兴旺的关窍所在

  ▲本图上最小的国家便是东晋时期的后仇池国

  由此,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开篇就说,“天水、陇西、北地、上郡与关中同俗,然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然地亦穷险,唯京师要其道。”

  (二)

  仇池山的险要不仅仅在于它本身,关键是该山地处甘肃西和、成、康、武都四县边缘,其北边的骆谷城就是当年钟会取汉中的前哨阵地;东边有一条长50余里的石峡近道。两地濒临西汉水,是古代由陇右通往四川的必经之地,占有仇池实际上就控制了祁山要道。

占据祁山要道,仇池国兴旺的关窍所在

  ▲仇池国占据了祁山要道

  氐杨居高临下可蚕食周边,退可据险自守,仇池山所在的西礼盆地山脉和盆地相间的地理条件,为氐人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山脉纵横,意味着交通不便,地形上易守难攻,便于将敌人拒之门外。河流横穿,易于发展农牧业。尤其是,仇池山上盛产食盐,附近山脉有金矿带;相邻的徽成盆地是甘肃陇南山区中的“江南”,这里气候湿润,物产丰富,米、麦、谷、豆俱全,出铜、铁、铅锌及麻、椒等,畜牧业发达,多牛、马、驴、骡等。丰富的物产和独特的地域是氐杨赖以生存的先决条件和发展的根据地。

  三国曹魏为了羁縻拉拢仇池政权,给予其首领“魏归义氐侯”的封号,只是缘何另外一枚金印,上面的封号却变成了“晋归义羌侯”,羌人在仇池国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从这枚金印中,也可推测在仇池的杨氏政权中,羌族必然是一支实力强大、不容忽视的同盟力量。

  羌族属于马背上的民族,平时畜牧农耕,战时负戈出战;还有,羌人的骑兵日行数百里,来如风雨,去如绝弦,勇猛无常……那些矫健的身影早已不见,如今在陇南,还能找寻到什么印痕?

  (三)

  宕昌县城,至今有宕昌国的遗存。

占据祁山要道,仇池国兴旺的关窍所在

  ▲祁山道足迹图

  宕昌国是我国古代羌族的一支——宕昌羌在南北朝时所建立的一个羌国。

  这个羌国在历史上大约存在了140年之久。

  宕昌国遗址位于宕昌县城西端,俗称“旧城”。这里曾经是藏龙卧虎之地,是真正属于陇南羌人建立地方政权的所在地。

  宕昌国古城为宕昌羌人所建,是羌人治国的中心。

  一进石磊街,就看到100多米处的街边矗立着一棵四五人也不能合抱的大槐树,它饱经风霜、苍劲古拙,浓密的枝叶在天空尽情舒展,护佑着居民的世俗生活。

  这是棵树龄千年以上的古槐,居民称为神树。它是宕昌国幽幽历史的见证,其树干上斑驳的纹路里,不知隐藏了多少历史的秘辛和悲欢……

  宕昌古城,旧址就在旧城中学和宕昌一小的校址处。

占据祁山要道,仇池国兴旺的关窍所在

  ▲文县白马人的傩舞“池哥昼”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西凉与皇娘娘台的历史往事

下一篇【寻迹丝路】泾川大云寺之千年传奇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