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据铭文上“升平十三年”字样,此泥筩铸造于升平十三年。“升平”,为东晋穆帝年号,升平十三年,亦即公元369年,为前凉末主张天锡执政时期。另据铭文中“灵华紫阁服乘”和几处“臣”等字铭,推测此泥筩应是张天锡时铸造的皇宫用器。

  泥筩,为贮藏封泥之筩。封泥又称泥封,是印章按于泥上作为实物和木制椟函封缄的凭证。由于封泥使用时需“柔软可塑”,这就需要严密的贮藏环境。而泥筩多有盖则可使封泥保持一定的湿度,减少水分蒸发。并且,由于身份的不同,所用封泥颜色也有不同。《汉官仪》中记载:“所谓天子玺书,用武都紫泥封。”说明皇帝所用封泥为紫泥,以显尊贵。据《晋书》记载,前凉自张骏后期开始所使用的服饰器具已经完全是仿照皇帝使用的规格、用器。这件泥筩既为前凉皇宫用器,很可能为贮紫泥之筩。

  泥筩制作使用了金错工艺。金错,即所谓的错金。这种工艺要经过铸造、錾槽、镶嵌、磨错等一系列程序,其工序繁复,其中的錾槽、镶嵌需要极高的技艺。历经1600多年的历史,这件泥筩上的金错纹饰依然熠熠生辉,反映了前凉时期错金工艺水平之高。并且在泥筩铭文中还记载有融错匠的名字,这在国内青铜器铭文中极为少见,说明这种手工艺在当时可能已经是前凉官府手工业的一个生产部门。

  这件金错泥筩,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可以确定的、与前凉张氏王族有关的宫廷用器。征集于西安,可能是公元376年,前凉末主张天锡投降前秦后前往长安时带去的。

  以上4件散落在国内外的前凉文物涉及了前凉时期的军事、贸易、年号使用情况以及手工业制作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前凉统治时期河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上一篇行游酒泉 穿越千年

下一篇王学礼同志纪念碑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