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所以说,马谡只要能守住街亭,诸葛亮便能在陇西站稳脚跟,陇山就如同一把悬在曹魏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指向长安,攻守主动尽在蜀汉掌握之中。

  街亭丧失,整个陇西倾颓,从这点说,马谡没有不死的理由。

复盘《风起陇西》三国酷烈之酒 发散陇原真味

  现代复制的诸葛连弩。

  诸葛连弩在《三国志》等书中有明确记载

  《风起陇西》中曹魏实行的青萍计划,取自于风起于青萍之末之意,取得蜀汉最新的诸葛连弩“元戎”和“蜀都”的制作技术是该计划的目的之一。

  “诸葛连弩”在《三国志》等书中是有明确记载的。

  诸葛连弩一次能发射十支箭,火力很强,但是体积、重量偏大,单兵无法使用,主要用来防守城池和营塞。但是由于缺乏实物乃至图像等方面的物证,诸葛连弩的结构至今仍是个谜。

  也许,正是由于这个谜团的出现,才给了作者创作空间,创作了一个青萍计划,就是曹魏想窃取图纸,从而自己也生产出这种新式装备,在对蜀汉的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说诸葛连弩:“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

  “一弩十矢俱发”,并不是说扣动一次诸葛连弩的弩机能同时射出去十支箭,而是诸葛连弩自带箭匣可以装十支箭,十支箭能连续发射。

  这就厉害了,后世的兵器专家因此认为“诸葛连弩中的箭匣和箭管是现代枪械中弹匣和枪管的原始鼻祖。诸葛连弩是世界上最早的自动武器。”

  蜀有这样的国之大杀器,当然会引起魏国的注意。

  魏国给事中马钧是三国时代最著名的发明家,他发明了翻车(龙骨水车),还原了指南车,改进了织绫机,制作了百戏木偶。他见到诸葛连弩时首先是夸赞设计精巧,同时又觉得不尽完善,还有改进的地方,他认为如果经过改造,诸葛连弩战斗力还可以提升五倍。

  在诸葛武侯的神器上“加五倍”,马钧也真的敢想,这引发了后世的争论,有人认为马钧的意思是一弩十发可以提升到一弩五十发,也有人认为马钧的意思是将连弩射程再增加五倍。

  不过马钧的意见被把持朝政的曹爽无视了,改进诸葛连弩的想法并没有被采纳。估计是马钧不善言辞,无力说服裴秀、曹羲、曹爽等上级;或是马钧的改进意见本身可能存在瑕疵,不具有实操性,所以“领导们”没有批准。

  “蜀都”之名无可考,但“元戎”确有出处,南宋王应麟在他编撰的《玉海》中,夸张地说诸葛连弩有摧山之力:“西南弩名尤多,大者莫逾连弩,十矢谓之群鸦,一矢谓之飞枪,通呼为摧山弩,即孔明所作元戎也。”“元戎”,意思是兵器之首。“群鸦”,是说连弩十矢连发,像群鸦齐飞。“飞枪”是指发一矢像飞掷而出的投枪,更像是一种能发射粗大箭矢的大号连弩。“摧山弩”,看名字就可见其威力。

  诸葛连弩的箭长度虽然缩短,但优势是可以连续发射,短时间内“群鸦”压顶,伤害性极大,而且比起三矢或五矢同时发射的连弩,诸葛连弩一矢接一矢连续发射会更精准。

  加之,诸葛连弩“以铁为矢”,也能弥补箭短的弊端。

  张郃、王双,“黑科技”的两个著名受害者

  史书明确记载,诸葛亮发明诸葛连弩后,立即将这种新式武器投入实战。在甘肃境内,有祁山、街亭、木门道、铁笼山等诸多古战场,估计大战时箭矢如雨,空气中都会弥漫着危险的气息。

  在木门道伏击战中,魏国名将张郃就是被诸葛亮帐下连弩士设伏射死的。《三国志》多次记载张郃之死,如:“郃追至青封,与亮交战,被箭死。”“(诸葛亮)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郃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郃右膝,薨。”这些记载中都说张郃是被射杀的,但射箭的兵器是弓还是弩没有说明。《魏略》称“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则明确记载,张郃是被弩射杀的。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甘肃泾川北魏“南石窟寺之碑”

下一篇兰州的塔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