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四门”指沿王府中轴线从南向北为棂星门(正门)、端礼门(中门)、承运门(殿前门,左右有慎德堂、秉忠堂)、广智门(后门)。

  “两殿”指承运门后面的承运殿(正殿)、存信殿(起居殿,左右各有一寝宫)。

  “三宫园”指整个王府左面(西面)的避暑园和御花园(现柳湖公园),以及右面(东面)的东府宫(世子居住地)。除此之外还有惠迪堂、玉渊堂、览秀楼、看花楼、金香亭、体良亭、寿柏亭、永春园、聚春园等。

平凉韩王与明朝那些事

平凉韩王与明朝那些事

  藩王为过15岁以上的王子娶妃时,会挑选官宦人家的女子。静宁世族慕容安的女儿,嫁给末代韩王为妃,城破后丈夫出逃,她殉节而死。

  藩王之女被封为县君,其女婿叫作仪宾,也是官宦之子。一旦被王室选中,需入赘其府。静宁有位才俊名王完,被朱元璋九世孙、定王朱谟琠为女儿选中,入王府为婿。这位王室女子生活勤俭节约、尊老爱幼,品德高尚,但22岁就去世了,之后王完搬出王府生活。

平凉韩王与明朝那些事

平凉韩王与明朝那些事

  在平凉的历代韩王中,第八代韩王朱旭櫏,文化修养不凡,擅长书画,著有诗集《冰壶遗稿》《千字文法帖》但已失传,仅有歌咏崆峒的三首诗传世。

  历代韩王大多信奉佛教,当时平凉境内修建寺院,他们都会捐赠钱物。平凉城东的延恩寺塔(今宝塔公园内)和崆峒山中台的法轮禅寺凌空塔,都是嘉靖时韩王捐资修建。

  延恩寺塔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至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耗工十载建成。清代静宁籍进士王源翰有诗赞曰:“东关浮屠起七层,禅房罗列夜传灯。韩藩好佛人多化,处处经声处处僧。”

  延恩寺塔为七级八角楼阁式砖塔,通高35.35米,外观挺拔俊秀,雄伟壮观,蕴含丰富元明营造遗风和鲜明的西北地域特色,是研究明代高层建筑的重要实例。

平凉韩王与明朝那些事

平凉韩王与明朝那些事

平凉韩王与明朝那些事

  崆峒山凌空塔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无基座七级八角楼阁式空心砖塔,高30米。塔身第一层设南面辟券门,内设佛阁;自第二层起,各层四周有砖刻栏杆,各层开四门,每层出檐,均有仿木结构斗拱,檐上有细致精巧的砖脊、群龛,有铭文“大明国承宣布政平凉府崆峒山镇宝塔一坐 万历十四年五月五日吉造”存世。

平凉韩王与明朝那些事

平凉韩王与明朝那些事

  嘉靖后的韩王又多信奉道教,常捐助修建道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崆峒山古建筑群中的“雷声峰建筑群”,就有“韩王捐资修建”的刻石。

平凉韩王与明朝那些事

  虽然藩王因明成祖制定的“封分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只拥有虚名,没有实权,后来明朝又对这些藩王出台更严格的管理办法。

  这些享有特殊权利的庞大家族,奢华生活并非一成不变。明初亲王每年粮食1万石,郡王2千石,以后逐渐缩减,到后来有些不能袭封的,虽是王族但经济来源少。万历时期朝廷才准创业挣钱,但有些人养尊处优已无谋生能力,生活也很困难。最典型的例子,嘉靖时期的韩昭王之弟建宁王朱旭?,曾因借贷将封王时朝廷颁发的金册典当给另一位宗室,后不慎丢失,事闻于朝被废为庶人。

平凉韩王与明朝那些事

平凉韩王与明朝那些事

  明代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李攀龙在平凉任职时,写诗描述当时韩王府盛况,感叹岁月之匆匆: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民国时期商业广告里的金城往事

下一篇平凉大堡山伏击战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