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原标题:平凉龙隐寺, 大唐王朝的命运从这里开始转折
平凉龙隐寺“龙泉”
唐肃宗殿(李亨栖身处)
平凉市崆峒区有一座龙隐寺,这是一处隐秘的所在。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李隆基被安禄山赶出长安。太子李亨北上屯兵平凉,曾经在这个地方下榻。于是当地人就把李亨曾经避难的地方叫龙隐寺。
正是在龙隐寺,当时还是大唐太子的李亨,向北收拾残兵败将,谋划登基称帝、平定天下的大事。不久,李亨就在灵武自行宣布即帝位,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遥尊玄宗为太上皇。平凉龙隐寺,见证了这段天下神器易人的历史。
龙隐寺,唐肃宗在此藏身避难
龙隐寺,又称兴教寺。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西35公里的龙尾山腰,建于汉代。
山不在高,有水则灵,寺不在大,有龙则名;龙隐寺,有水有龙!唐朝的三代皇帝都曾经在这座龙隐寺住过。李亨是唐朝第七位皇帝,在位七年;他的孩子们,李豫——唐代宗是第八位皇帝,在位十五年;李倓在灵武时因肃宗听信皇后谗言被杀,后追谥为承天皇帝。这三位唐朝皇帝,均住在龙隐寺避难。
时至今日,在龙隐寺后山的石窟中,还有专门记录唐肃宗来到寺庙那段故事的石窟存在,可以说整个唐朝的命运就从这里开始转折,“安史之乱”达到巅峰之后,唐朝又延续了150年国祚。
据《平凉市志》载,龙隐寺原名兴教寺。“安史之乱”时大唐太子李亨西上平凉郡,夜宿寺中,第二年称帝于灵武,该寺便改名为龙隐寺。这里,自古以来还是各地赴崆峒山进香信士往来歇脚之地。
龙隐寺所在的龙尾山,东西绵亘5公里,植被茂盛。在一悬崖峭壁上,有一殿宇悬空,上接蓝天,下临深渊,树遮花掩,犹如仙阁,景色十分壮观。龙尾山的山腰和山脚共有四眼泉水,冬夏长流,旱涝不减,千百年来,水位稳定不变。山上还有一“灵湫”,又名“龙泉”,泉水从一乳石缝隙间喷涌而出,遇悬崖后旋转激散,形似玉盘筛珠,古有“龙泉滴珠”之称,系平凉八景之一。龙泉之水相传是压在龙尾山下玉龙的眼泪所致,故有久饮明目清热、祛病益寿、白肤润肌、乌发美容之说。
明代,平凉韩王将龙隐寺“奉为香火,置田为庙产”,明末毁于兵燹。清康熙时期,有个姓马的老太太不忍龙隐寺就此没落,化缘十年,募得几万铜钱,重修了龙隐寺。
大唐太子在平凉都干了哪些事?
马嵬驿兵变之后,和唐玄宗南北分道,太子李亨从新平到泾川,从泾川到平凉崆峒,这一路逃跑,十分狼狈。李亨率几百骑渡渭河连夜飞驰三百里,到了安定郡(今泾川),谁知安定郡太守弃郡逃走了,连个接待的人都没有。幸好,一行人跑到乌氏驿时,彭阳太守李遵出迎,献来了衣粮,终于到达平凉郡,阅监牧马,得几万匹马,又招募勇士三千余人,军威这才稍振。李亨到达崆峒龙隐寺,见此地隐蔽,便停歇下来进行休整和扩充兵马。
李亨随后下榻龙隐寺,部分宫眷和兵马住在大世宫(龙隐寺东侧建筑,已毁)。
李亨在平凉期间都在忙什么呢?
从马嵬坡兵变到李亨去灵武前共28天,除去从新平到泾川的一天一夜零半天,再除去李亨在灵武登基前两天,李亨在平凉有24天半,在灵武68天。在近25天的平凉活动主要是筹备登基。
关于尊李隆基为太上皇的表奏起草,改帝号、年号名称,地名新命,九品以上文武百官的升级名单,新任官职的人事安排,以及镇压安禄山的军事决策和实际准备,都是在龙隐寺中定下来的。
当时李亨对于前途仍感到迷茫,尤其是对下一步的去向犹豫难决。
此时,河西、陇右两节度使的主力部队已被安禄山叛军消灭,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率部在前方作战,留在灵州的朔方留后杜鸿渐、六城水运使魏少游和关内盐池判官李涵等人,得知太子已率部到达平凉后,急派李涵驰赴平凉面奏,力劝太子继续北上。河西行军司马裴冕在返京途中遇变而滞留于平凉,也力主太子北进。在李、裴二人的劝说下,李亨下定决心继续北行。
公元756年7月9日,李亨到达灵武,12日,在灵武的南门,简单布置的城楼上,宣布登基,成为皇帝。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汉代彩绘木轺车 达官显贵乘坐的“公务车”
下一篇: 古代帝王年号,始于汉武帝的一次狩猎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