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张氏书房:沉浸在一座古城里的书香文化

  张氏书房

  黄土高原历来是黄土窑的天地,深厚的黄土孕育出了多彩的农耕文明。但黄土高原不只有窑洞,也不止朴实粗犷,在庆阳市宁县中村镇政平村,一座明清时期清雅古朴四合院民居建筑——张氏书房,也让黄土高原有了温婉雅致的一面。

  一

  宁县中村镇政平村南部堡子山,东与正宁县相接、南与陕西省长武县为邻,东南与陕西省彬县隔河相望,陇东泾河、马莲河和县内无日天沟河在这里交汇。山脚下住着零零星星的几户村民,要走向山顶会路过文保员冯良杰的家。

  凡是有到访的游客来,都要先在路口寻找冯良杰。冯良杰拿出锁在柜子里的钥匙,迈着蹒跚的步伐,沿着磕磕绊绊的石子路,直到两侧出现黄土削壁,路越走越窄,或缓或急的弯绕了又绕,方才到了视野开阔的山顶,四周的野花野草轻轻摇曳,几幢老屋迎面而来。

张氏书房:沉浸在一座古城里的书香文化

  老屋有着高高的土围墙,看似与其他农户家无所差别,近距离观察才能发现,这高墙是以石头砌成的。久经年月的石头被黄土深深附着,好像原本老屋就该是这般沧桑,正如张氏先人早年外出经商风尘仆仆归来的样子。

  相传明清时期,张氏一族为子弟读书之用,建造了这处宅院。宅院占地1.4亩,坐西面东,一宅三进,全为砖木结构,是一座具有典型四合院风格的民间建筑。正西方为上房七间,中五间为厅堂,两边各留一间分做灶房,与中五间成整体,从厅内西墙处过小门,后花园里奇石异卉繁多,幽香盈室,凭栏远眺,山川河流尽收眼底。此外,南北各为厢房三间,正东街房七间,街房北边设门楼。

张氏书房:沉浸在一座古城里的书香文化

  掀开木门上方盘扣样的挂锁,轻轻推门而入,沿着巷道似乎踏入了江南水乡民居。仿佛可见,孩童们在院子里拿着毛笔,围着四合院正中的洗砚池玩耍,老夫子坐在正厅连声喝止;一排雇工、佣人急匆匆地迈着小步赶到花园,手头的活计老是一件接着一件来;族里的长辈商议着过两天的庆典,打算请来附近名头最响的戏班子,添个好彩头。

张氏书房:沉浸在一座古城里的书香文化

  好似转眼间,中厅雍睦堂里,透花雕刻着二龙戏珠、丹凤朝阳、百鸟朝凤、百花齐放、万鸟祝寿等精美图案的扇扇门窗,佣人们小心翼翼地将其卸下并横向搬移别处,厅内顿时敞亮了许多。天色渐暗,厅内四根大梁挂上红纱灯笼,屏风前的供桌上陈设食盒馍盘、时令水果、香表祭器和能自如折叠的六棱干果围子。供桌两旁立有折叠式软硬屏风各六扇,每扇屏风的上、下部位分别为丝绢与木板,其上还精巧题绣着书画辞赋。宾客齐聚一堂,谈论着诗词书画、珠宝瓷器,等待着氏族最具威望者发言。

张氏书房:沉浸在一座古城里的书香文化

  文保员冯良杰讲述张氏家族故事

  二

  黄土高原上出现一座娟秀的四合院,在那时候并不是件稀奇事。政平俗称“三江口,红花驿”,泾河由西向东流至这里,陕西长武人要乘大木船来宁县早胜、正宁宫河赶集,而这边的人也要去对面买卖各色杂货,来来往往的人热闹非凡。因此政平有了渡口,有了驿站,有了古道。

  人多则路宽,路宽则城重。自古这里就是一条古道,是一个军家必争必守、商旅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记载“自汉至晋并为泥阳县地,后魏至周并安定县地。”《太平寰宇记》指出泥阳县治的重要标志五祚亭也在这里。隋大业十年,在此筑驿,置弘化驿;唐为定平县治所,后废州又为定平县治,宋数次改隶邠州。政平所处的重要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经济贸易发展的繁荣景象,并作为南北通衢的盐货贸易重镇,在庆阳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张氏书房:沉浸在一座古城里的书香文化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百年保昌楼:古城陇西的一份文化记忆

下一篇惊蛰迎仲春 春色正中分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