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营销策划网

韩希孟,明代女工艺家,武林(今浙江杭州)人。明嘉靖进士顾名世孙媳,顾寿潜妻。居上海。善画花卉,工刺绣,所绘绣宋元画家真迹,最为传神,多用朱绣名款,传世作品较多,为世所珍, 称为“韩媛绣”。

人物生平

韩希孟约生活于明万历、崇祯年间。上海人,嘉靖进士顾名世次子顾振海的二儿媳顾寿潜妻,善画花卉,工刺绣,深通六法,远绍唐宋发绣之真传,摹绣古今名人书画,别有会心。所绘绣宋元画家真迹,最为传神,多用朱绣名款,传世作品较多,为世所珍,亦称“韩媛绣”。因其为顾寿潜之妻,且顾家有露香园,故又称其刺绣为露香园绣,简称顾绣。
韩希孟嫁入顾家,正值露香园鼎盛时期,高朋满座,衣食无忧。丈夫顾寿潜曾师从明代著名大书画家董其昌,不仅能诗善画,难得的是对顾绣亦情有独钟,别号“绣佛斋主人”。夫妇两人琴瑟和谐,进一步发展针法的特技加之丝线辅助羽毛、麻、绒等丰富色彩和质感,以及补色技巧来体现原画稿的神韵,力求使所绣的人物、山水、花鸟达到“不是写生画,胜似写生画”的意境。

刺绣特色

崇祯七年(1634)春,韩希孟搜访宋元名迹,临摹8幅,然后以五彩丝线,运用套针、松针、滚针、网针等针法摹临刺绣,历经数年,汇成数幅方册。由于她运针灵活,丝理平顺,使作品有较强的质感和艺术表现力。全幅计有洗马、仕女、仿米山水、松鼠葡萄、蜻蜓扁豆、华溪渔隐等8开,每开均绣有“韩氏女红”印章,末开绣题“韩氏希孟”款,对幅均有董其昌题赞。其中仿米山水和华溪渔隐在刺绣上又辅以笔墨渲染,充分体现了宋代画家米芾绘画中烟雨蒙蒙、江波浩渺的气韵。

作品评价

其中的《洗马图》仿赵子昂风格,《女后图》摹宋画风格,《米画山水图》仿米芾笔法,《花溪渔隐图》仿元代王蒙笔法。册尾有其丈夫顾寿潜的跋文,明代松江画派代表人物董其昌逐幅题词。这便是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堪称绣画第一藏的《顾绣宋元名迹册》。无论施针、用色都极精细,灵活多变,把物象的生动情态表现得惟妙惟肖。这些作品已达到让人分辨不出是绣还是画的意境。董其昌对顾绣极为赞赏,称它“精工夺巧,同侪不能望其项背,人巧极天工,错奇矣”。

艺术造诣

韩希孟的最大贡献是使顾绣技艺臻于成熟,被当时著名画家董其昌誉为“针圣”。韩希孟的作品追求绘画效果,以名家手笔为蓝本绣画,多摹绣宋元名家名画,绣成画册、手卷等陈设品,以针代笔,刻意效仿,深得名家笔意,达到画绣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诗人郭荣在题韩希孟绣品《序言》中写道:“凡人物、翎毛、花木、虫鱼之类,深浅浓淡,无不如意,亦无针痕线迹,使人不辨为绣为画。”故其作品被称为“绣画”。当时不少文人墨士为韩希孟绣艺所折服,纷纷咏诗作文称誉之。韩希孟的绣艺为顾绣增添了艺术内涵,从而确立了顾绣卓越地位,成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其所创绣法称为“露香园顾氏绣”,亦称“韩媛绣”。北京故宫博物院陈列有韩希孟的仿宋元名迹册页10余幅,其中《洗马图》、《松鼠葡萄》、《扁豆蜻蜓》等为其精妙传神之作。辽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均藏有其作品。《纂组英华》一书曾将其绣品彩印成册,并撰文介绍。从此,韩希孟和其顾绣,被载入不列颠大百科全书,成为有世界影响的中国古代刺绣女工艺家。

顾绣特点

韩希孟摹绣古今名人书画,劈丝配色,别有秘传,故能点染成文,所绣山水人物花鸟,无不精妙,世称露香园顾氏绣,盖所谓画绣也。此即传世闻名之顾绣。 顾绣针法,最主要继承了宋代最完备之已成绣法,更加以变化而运用之,可谓集针法之大成。以针代笔,用散针、套针、松针、刻针等多种针法,来表现绘画中的皴、擦、点、染,并注重丝绫的深浅浓淡的变化,使之产生明暗、凹凸、层次和质感,富有绘画的韵味。用线主要仍多数用平线,有时亦用捻线,丝细如发,针脚平整,而所用色线种类之多,则非宋绣所能比拟。同时又使用中间色线,借色与补色,绣绘并用,力求逼真原稿。又视图案所需,可以随意取材,不拘成法,真草、暹罗斗鸡尾毛,薄金、头发均可入绣别创新意,尤其利用发绣完成绘画之制作,不仅在顾绣中具有代表性,而且在中国丝绣史上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于世界染织史上亦从未一见,即此可知顾绣有极其巧妙精微之刺绣技术。 这种摹仿绘画的刺绣,对后世陈设性的刺绣影响很大。




上一篇沈寿

下一篇马远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