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文章作者:袁全等


  新华网天津6月19日专电(记者 周润健、袁全)为提升知名度,近几年,我国很多城市都在热衷打造城市地标,这些地标,或气势恢弘,或外形夺目。但在国务院参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看来,城市地标,既不是那些漂亮的“形象工程”,也不是那些绚丽的人造景观,而是能够记录时代,反映城市个性,留存于人们记忆中,有生命、灵魂的独特历史建筑。

  “点击率高的景观未必做得了城市地标”

  在冯骥才眼中,一个城市的地标一定要有“严肃的”人文特征,首先是文化内涵,能够赋予一座城市特别的意义;其次,要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第三,要记录时代的特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他举例说,比如北京,城市地标可以是天安门,是人民大会堂,因为它们是历史建筑,有文化内涵,并且有象征全国政治中心的意义,记录了中国政治的改革和变迁。而现在,“鸟巢”又可以是新的城市地标,它是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地,是一个大国走向自信、自强的见证,它给亿万中国人带来骄傲,并且会永远地记忆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

  冯骥才说,一个城市的文化是自然积淀形成的。而地标,作为反映一个城市文化的建筑,也是要“经过历史积累,自然形成。”在他看来,城市文化不能被打造,地标也不可以被刻意打造出来。

  “城市地标和景观是两回事。网上点击率高的景观未必就能做地标。”冯骥才认为,一个城市的地标也是有生命的,有灵魂的,它应该像历史人物一样,经过时代考验,有精神内涵,能永久存留在人的心里。

  对于网络上有些人将建在海河永乐桥上的摩天轮(天津之眼)评为天津地标的做法,冯骥才很不赞同,“娱乐性的景观不能作为地标。”

  “谁是地标要由老百姓做评判”

  “谁是地标要听老百姓的,由他们自由地来选择,不能受官方左右和影响。”冯骥才认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做不了地标,因为这种“刻意为之”,往往功利且短视。城市的地标取决于老百姓的印象和评价,他们认为哪座建筑最有代表性,哪座建筑就应该称得上地标。“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老百姓最有发言权。”

  一个地标得到最终认可是需要时间的,可能开始的时候会存有争论,但这是现代审美与传统审美不一致的结果。经过时间推移,当“现代”的也变成“传统”的时候,地标就被大众接受了。

  冯骥才说,当年埃菲尔铁塔建成初始,也饱受争议,被认为是破坏了巴黎的城市风格。但是现在,一提起巴黎的地标,很多人都会说是埃菲尔铁塔。因为它符合了现代的审美标准,它是当年法国国际博览会上最夺目的展品,是法国工业文明的象征,也是现代巴黎的象征。

  愿意把城市比作生命的冯骥才,曾在自己书中写到过,城市和人一样,也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从胚胎、童年、兴旺的青年到成熟的今天——这个丰富、多磨而独特的过程全都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城市肌体里。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把记忆留在了城市中,而承载城市记忆的物质性遗产就是一座座建筑物。”

  因此,他认为,一个城市也会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标志性建筑,它们记录了城市在历史发展中的个性和身份,以及城市里历代人的经历与创造,“所以每一座地标也是独特的,不可取代的。”冯骥才说,“关键还要等待后人们去认识和发现。”

  “我们要爱惜地标,在地标上做足文章”

  说到天津的地标,冯骥才个人认为是解放桥和渤海大楼,前者见证了天津的解放,后者见证了天津的繁华。然而这两个让他引以为豪的地方,对今天的很多年轻人和外地人来说,却并不熟悉。

  “它们应该被爱惜,就像法国人爱惜埃菲尔铁塔一样。”冯骥才表示,要想保护地标,就应该把它们放在城市突出的位置上,并且在上面“做足文章”,“把‘地标’当作‘地标’对待”,让更多的人了解地标的历史,让人们重视地标的意义。”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城市品牌建设与文化形象管理
·下一篇文章:安徽怀宁拟投27亿打造中国爱情之都想到的


【相关内容】

无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