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艺术传播网   文章作者:佚名



  三、创新型城市理论研究
  国内的相关研究起步于本世纪初并在国家确立自主创新战略以后趋热,引来了愈来愈多的关注,也形成了一些零散的研究成果,呈现出偏重决策支持研究的特点与倾向。创新型城市探索也受到有关国际组织的关注,如世界银行2003年发表的《创新的亚洲:增长的前景》对此就有所涉及,并在2005年发表了一份关于 “东亚创新型城市”的专门研究报告。国内外关于创新型城市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创新型城市的内涵、类型、特征、动力机制、评价体系、创建途径等。
  1. 创新型城市的内涵
  创新型城市是指基于新的城市发展观,具有良好的创新环境与创新文化,并以此支撑创新主体充分利用现有的创新资源实现高绩效创新的复杂创新系统。该定义包含以下几层涵义:创新型城市是对城市认识范式的革新,对城市实力、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等指标需要作出全新的诠释和评价;创新型城市是建立在其创新环境与创新文化基础上的,是各类创新要求集聚的特定城市;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自主创新成为城市总体战略,贯穿到全市的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城市通过创新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在某些关键技术、核心领域、战略产业上具有领先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力量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核心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点是推进科技进步和产业提升。也有学者认为,创新型城市就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自主创新为主导、以创新文化为基础的城市形态;一般由区域科技中心城市发展演变形成,是知识经济和城市经济融合的一种城市演变形态。
  2 . 创新型城市的类型
  有西方学者把创新型城市大致分为两类:文化创新型城市,其创新活动偏重于文化艺术产业,尤其注重培育各种创意产业;科技创新型城市,通过在工业、制造业方面的创新投入,促使产业的不断创新、发展,带动经济增长。前者是“版权”产业带动经济增长,后者是“专利”产业带动经济增长。但无论是版权型还是专利型,都显示创新型城市是涵盖规划创新、文化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全方位创新的一种城市治理模式,通过创新带来经济的增长和品质的提高。
  3. 创新型城市的特征
  从构成要素上看,创新型城市必须具备创新主体(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等)、创新资源(基础设施、信息网络、资金、技术等)、创新制度(激励、竞争、评价和监督等);从发展驱动上看,创新型城市是以知识(包含科技)、人力资本为核心要素并通过创新驱动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这里的“创新”包含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等综合创新要素;从功能标志上看,创新型城市是研发资源的高密度聚集区和区域性科技研发中心、产业链的“高端”节点集聚地及区域性新兴产业中心、品牌资源密集区和大批创新型企业的营销窗口或营销创新舞台、公司总部聚集地和区域性企业运营中心。还有西方学者对一些“亚类”创新型城市的特征进行描述,如:学习型城市将创新和学习作为发展的核心,通过全民学习、终生学习、创新应用和新兴技术来支撑经济发展;知识城市就是在知识经济发展进程中,从战略上有目的地鼓励知识培育、技术创新、科学研究和提升创造力的城市;高科技城市将高科技产业作为支柱产业,通过科技合作发展城市经济,将高科技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4. 创新型城市的动力机制
  作为英国研究城市创新的知名机构COMEDIA的创始人,兰德利(C. Landry)在他的代表作《创造性城市》(The Creative City)一书中,提出了构成创造性城市动力机制的七要素:富有创意的人、意志与领导力、人的多样性与智慧获取、开放的组织文化、对本地身份的强烈的正面认同感、城市空间与设施和上网机会。伦敦大学规划学教授霍尔(P. Hall)是当今世界权威的城市论者,他在其专著《城市文明》 (Cities in Civilization)一书中阐述了城市和“新事物”之间的动力关系;发现那些有创新特质的城市往往“处于经济和社会的变迁中,大量的新事物不断涌入、融合并形成一种新的社会”。牛津大学西米(J. Simmie)主编的《创新的城市》(Innovative Cities) 一书,选取了斯图加特、米兰、阿姆斯特丹、巴黎和伦敦五个典型的欧洲城市,主要从经济地理的角度对创新与集聚经济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俄罗斯学者塔赫马克西普(Tahtmaxep)在其《城市创新角色的研究》一文中提出城市居民具有形成创新角色的潜力,运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构想的观点揭示了“创新潜力---技术结构---城市居民生活方式”链条中各环节的联动关系;提出了按照创新角色的城市分类法,讨论了城市创新发展的生态空间。
  5 . 创新型城市的评价体系
  国外学者提出的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主要分为硬件指标和软件指标。硬件指标是激发城市创新能力的前提。城市中硬件设施的数量、质量、多样性和可获得性对支持创新十分重要。创新型城市的软件指标表现在城市历史、城市危机感、城市的内在创新能力以及城市的组织能力、市民的价值体系或生活方式,以及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等方面。国内学者杜辉选取6个基本指标组成创新型城市的评价体系:区域技术对外依存度、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发明专利占全社会专利申请量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研发投入经费占GDP的比重以及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冯霞提出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至少要包括思想观念创新、科学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环境创新、文化氛围创新等五大类。卢小珠等用三个指标来衡量城市创新能力:人才资源(人才素质和人才总量)、物质基础(研发投入和教育投入)和创新成果(科研成果和技术进步)。
  6 . 创新型城市的创建途径
  世界银行关于“东亚创新型城市”的研究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成为创新型城市的先决条件,如:拥有优良的交通电信基础和功能完善的城市中心区;拥有充足的经营、文化、媒体、体育及学术活动的场所设施;拥有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力队伍;政府治理有效,服务高效;拥有高质量的居住选择;社会多元,能接纳各种观点的碰撞,各种文化的融合和各种体验的交汇等。在具备了这些先决条件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战略规划,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形成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建立城市多层次的自主创新支持系统和公共服务平台,提升科技在城市管理、建设中的应用水平以及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引领地位,使创新型服务业成为提升城市功能和辐射能力的主要驱动力等。
  四、结语
  从创建实践看,创新型城市在世界范围内尚处在探索之中。尤其创新型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它包含着众多因素的创新与互动。而由于各国各城市的经济基础不同,历史文化各异,也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探索不同的创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与建设道路。从理论研究看,国内外对创新型城市的研究兴起较晚也较快,但迄今尚处在起步阶段,尤其缺乏定量分析和理论模型,尚属理论上的一个前沿领域,留下了较大的创新空间等待着学者们去探索。尤其国内相关研究还不够深入、系统、成熟,建构具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城市的理论体系尚任重而道远。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建设知识产权枢纽城市,不能仅靠政府投入
·下一篇文章:山东小城镇发展如何破题


【相关内容】

城市品牌研究述评

王勇

电影中的城市品牌形象植入营销研究

吴其为

创新型城市的含义、特征及其实现途径分析

李永胜

深圳市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佚名

城市品牌建设与城市文化研究

张艺

城市品牌建设与城市文化研究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