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娜 来源于:中国营销策划网
三、青岛“品牌现象”的主要特色
1、名牌战略孕育名牌产品 促进品牌经济发展
青岛是全国最早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的城市之一。企业品牌是品牌经济的主体,它以市场为导向,走一条由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经济-品牌城市之路。其发展逐步呈现出品牌国际化、品牌本土化、产业品牌化和品牌产业化趋势。如:“海尔洗衣机”、“海尔电冰箱”、“青岛啤酒”,以及“海尔”、 “青啤”、“海信”、“澳柯玛”、“双星”……
早在20世纪80年代,市委市政府就提出实施名牌战略,从名牌战略的提出、实施到发展,青岛大体进行了三步曲。一是孕育、提出名牌战略。1984年青岛在全国率先提出“名牌战略”的概念,制定了《1984-1990年重点产品发展规划》。1988年首次提出了名牌战略的思想。1989年出台了《关于在工业系统全面开展争创“青岛金花”活动的通知》,以创金花产品为载体,实施名牌战略。在全国首次推出的20个中国驰名商标中,青岛有5个,占中国驰名商标的1/4。二是以争创“青岛名牌”产品活动为载体,打造国家级知名品牌。1994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争创“青岛名牌”产品活动,提出“培育名牌、发展名牌、宣传名牌、保护名牌”的思路,形成了以海尔、海信、青啤等六个名牌企业为核心的名牌群体,并将名牌战略迅速向重化工业及民营经济领域延伸,培育出一批名牌产品,其中25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三是发展品牌经济,培育国际知名品牌,打造“品牌之都”。沿着“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经济-品牌城市”的轨迹,将发展品牌经济作为重点、核心和关键,在各个领域培育发展壮大品牌经济,实现由品牌经济向品牌城市跨越;由中国名牌向世界知名品牌发展。2004年建立新创工业知名品牌奖励制度,以名牌产品为核心,以名牌企业为载体,发挥名牌效应,以名牌企业集团带动,以著名品牌引领,实施品牌经济升级战略。2005年出台品牌经济工作意见,2007年又先后出台《关于促进品牌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纺织服装品牌集群发展的意见》,按照“提升壮大一批、扶植培育一批、恢复挖掘一批”的方针,多措并举,促进品牌经济的升级,打造“品牌之都”。2003年经世界品牌实验室认定,海尔品牌入选世界百强品牌;2004年青岛被评为“品牌之都”;2005年英国金融时报公布的中国十大名牌,海尔列首位,青啤列第四位;以青岛为龙头的半岛城市群制造业拥有的国家级、省级名牌占全省的64%。在“2005中国自主创新品牌高层论坛暨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峰会”上,青岛荣获“中国品牌之都”称号。
实践证明,市场经济已经进入技术创新与品牌主导发展趋势的时代。品牌经济在经济运行中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已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经济形态。从产品品牌到品牌经济,从品牌经济到品牌产业集群,再到品牌城市,是经济运行和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
2、品牌经济启蒙品牌服务意识 提升城市文明
青岛也是较早推出服务品牌的城市。服务品牌坚持以顾客为导向,强调“顾客体验”,把满足顾客需求、提供个性化超值服务作为标准,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载体,提升服务质量,拓宽服务渠道,赢得顾客赞誉。如:“情满旅途”、“海之情”、“一线连万家”、“海滨小金”、“公交张峰”……。
1993年青岛在全市窗口行业开展了以“创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优质服务,做文明市民”为主要内容的“三优一做”活动。随后,市文明委提出“有形的产品可以创名牌,无形的服务也可以创名牌”的要求。1999年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实施意见中,正式提出了实施精神文明建设名牌战略,要求在全市各行各业中组织开展了“创服务名牌,树青岛形象”活动,激励各个行业为群众提供文明、真诚、优质的服务。2000年涌现出海尔“真诚到永远”、交运集团“情满旅途”等6个青岛市服务名牌。在此带动下,各基层单位积极响应和参与,将创建活动从最初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气、车等窗口行业逐步延伸到各个层面,现在拓展到所有窗口行业和社区、农村等。目前,全市已有40个服务名牌。通过创建服务名牌,加大了服务透明度,强化了社会监督力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受到群众的普遍好评。
实践证明,创服务名牌活动既是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又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的增长点。10年间,青岛市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最具风情的城市”、“宜居城市”、“中国大陆最佳商务城市”……
3、机关品牌崛起 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青岛是全国率先推出机关品牌的城市。机关品牌是品牌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城市发展软环境、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机关品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文化为核心,以管理为关键,以服务为支撑,走一条由部门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品牌城市之路。其定位于机关使命、核心价值观、共同愿景。强调正确地履行职责,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它是服务效率与质量的公开承诺,对内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对外作出承诺、接受监督,追求的是绩效卓越、人民满意。如:“铸绩惟民”、“忠诚服务”、“公信组工”、“弘理聚心”、“平安青岛”、“谋远健行”、“人诚事公”、“细微精良”、“七彩华龄”……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WTO后过渡期逐步推进,城市间竞争日趋激烈。经济要腾飞,机关先助力。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强劲的城市核心竞争力,而建设一个高绩效的机关则是不断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自2001年开始,青岛市机关品牌创建工作,经过了“实践探索,规范提升,完善机制”等三个阶段,取得了显著成效。2001年青岛引入国内外大企业成功管理经验和理念,在市直机关开展了“学海尔,创品牌”活动。2003年在市直机关涌现出“真情相助”、“市情信达”、“文档连心桥”三个机关服务名牌。2005年按照“创建高绩效机关,做人民满意公务员”的要求,市直机关工委在多年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将顾客导向的机关服务品牌提升为由使命、愿景、价值观定位的机关品牌,从机关使命和部门职能出发,强调机关在使命指导下优质高效服务,实施文化管理,先后出台了《关于在全市机关创建机关品牌的意见》和《青岛市机关名牌评选管理办法》,制定了机关名牌评价标准,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2008年编辑了中国第一部机关品牌与文化创新专著《机关品牌》,举办了首届“全国机关品牌论坛”,搭建起交流互动平台。各单位积极响应、全员参与,把机关品牌作为机关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遵循品牌发展规律,从观念上突破,把创建机关品牌渗透于机关工作的方方面面,涌现出一批机关品牌和机关名牌。92%的市直机关拥有自己的品牌,其中机关名牌36个。将品牌引入党政机关是一个创举,它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机关作风,深化创建“高绩效机关做人民满意公务员”工作;有利于建立“施政成本低、法制意识强、管理绩效高、服务品质优”的机关治理模式,加快机关现代化建设步伐;有利于优化城市发展软环境,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实现品牌经济向品牌城市跨越。2008年中国城市公共部门竞争力,青岛位居第六。2009年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青岛由第十二位攀升至第七位,实现了“精彩一跃”。
实践证明,机关品牌建设已成为创建高绩效机关、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其主要成效表现在:凝心聚力、作出承诺,提升了机关公信力;更新观念、转变作风,提升了机关执行力;再造流程、强化管理,提升了机关创新力;注重绩效、优化环境,提升了城市竞争力;率先实施、辐射带动,提升了青岛的影响力。青岛在全国率先大胆探索实践机关品牌,既得到企业、基层、群众的普遍认可,又得到中央、国家、省直机关工委和中国著名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国家机关工委副书记黄燕明指出,“青岛市机关品牌创建工作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创新机关文化的有益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贾春峰教授认为,“青岛机关品牌的首创,填补了整个世界品牌建设系列中的一个空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值得重视、值得总结、值得肯定、值得称道。”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文化名人访:文化是城市品牌建设的核心
下一篇: 城市品牌建设与城市文化研究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