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民俗文化网   文章作者:刘文俭


牌的打造,各级各部门也可以结合自身职责和资源,打造自己的机关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特色街区文化、文化广场、风景区旅游文化、节会文化、公益文化(微尘、红飘带)等文化品牌,为城市品牌的打造提供支撑。
    三、加强城市品牌及文化品牌建设的规划与管理
    实施品牌化战略应建立统一的品牌建设规划,既保持整体的统一,又有个体的差异。如果各自为战,各自设计推行,难以形成品牌的合力,尤其是不利于城市整体品牌打造和形象树立。目前,对于青岛城市品牌及其文化品牌的建设,尚缺乏系统规划和精细策划,也缺乏全市品牌建设的指导性推动意见。
    建议在市委宣传部领导下,由党委、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和有关专家组成城市品牌及文化品牌建设指导委员会。按照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原则,研究城市品牌及文化品牌建设指导意见、制定战略规划与品牌形象实施策略等。对城市品牌、文化品牌的培育机制、品牌集群、品牌产业链和品牌梯队提出指导原则,制定覆盖全市优势文化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品牌培育计划,确定重点扶持的行业和项目。明确文化品牌培育的重点和梯次,避免不成熟项目的盲目拔高和布点的遍地开花,以形成文化品牌规模梯次分明、层级定位明确、龙头与相关资源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各区市也要根据自身特色,明确自己的文化品牌建设重点、活动内容及实施方案等,培植发展更多的体现城市特色、文化积淀的品牌。
    实施品牌化战略,还必须强化品牌管理,建立品牌管理机制。为此,要有一个部门承担起品牌管理的职能,定期监管调控,通过品牌管理,凝成品牌实力,使其符合品牌统一规划,进而做优城市品牌、做强文化品牌。在没有明确负责部门的情况下,可以由市委主管部门牵头,建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工作任务,突出工作重点,抓好各个环节的落实,密切配合,紧密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四、采取有效举措促进城市品牌及文化品牌建设
    城市品牌及其文化品牌的建设需要政府通过加强宏观调控和规划,建立健全地方性法规等给予政策扶持。真正做到领导重视,规划引领,载体推进,协调有力,宣传到位。党委、政府主管部门要制定发展文化品牌的科学战略,构建打造文化品牌的扶持政策,采取保护文化品牌的有效措施,完善培育文化品牌的体制机制,建立评价文化品牌的指标体系等。
    要把文化品牌的评选,纳入城市整个品牌创建体系之中。在省市名牌、国家名牌评选活动中,重点培育和激励、表彰文化品牌。各城市文化发展基金的使用,除了支持重点项目之外,要用于文化名牌的奖励。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把文化品牌建设纳入各级各部门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之中,引导他们用足用好国家、省、市已有的文化发展政策,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净化市场环境,保护文化品牌的知识产权,为文化品牌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要营造文化品牌良好的生存环境。其中舆论支持尤为迫切。城市宣传和文化部门应当研究和关注文化品牌的宣传策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进行多渠道、立体式宣传,强化城市文化的视觉符号,扩大城市文化品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城市品牌及文化品牌建设与传播上,要注意避免将城市形象传播等同于城市文化品牌塑造;品牌传播缺少长远眼光和统一规划;忽略城市规划、城市建筑文化特色、城市标志性景观、城市文化空间、人居环境等物质实体的传播视觉媒介作用等问题。
    要广泛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通过文化产品创作、文化人才队伍、

|<< << < 1 2 3 > >> >>|

·上一篇文章:世博会、国家形象与城市品牌建设
·下一篇文章:从襄樊更名襄阳看中国城市品牌建设


【相关内容】

全国政协委员董希源:加强引导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

佚名

国外城市品牌设计和品牌形象重塑案例

佚名

城市品牌营销理论的新发展

李慧

城市品牌研究述评

王勇

中国城市品牌调查报告:一线城市形象比较分析

佚名

北京模式:城市品牌构建新探索

佚名

“文化折扣”与城市品牌的跨文化传播

戴元初

论城市品牌建设

陈柳钦

电影中的城市品牌形象植入营销研究

吴其为

互联网时代:杭州城市品牌在全球绽放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