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要围绕五大要素做文章 来源:中国艺术传播网 文章作者:辜胜阻 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成本分担机制。地方政府要逐步提高农民工市民化投入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企业要顺应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和基本福利。与此同时,还要建立体系多层次、产品多样化、渠道多元化的市场化投融资机制。一要鼓励民间资本主发起成立民营银行,大力发展草根金融机构支持草根创业,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多渠道满足城镇化融资需求。二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引导民间资本通过BOT等项目融资方式参与城镇化建设。三要创新金融工具,探索通过市政债券、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等方式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四要扩大政策性金融供给,为城镇建设提供稳定的中长期信贷,引导保险资金、邮政储蓄资金、社保基金等长期资金参与城镇化建设。 (四) 土地集约使用和土地改革中使农民利益最大化是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 过去30年,城市面积扩大了9.2倍,城镇化率仅增加了2.58倍,户籍城镇化率只增加了1.78倍。为此,要保障城镇化建设用地的集约使用,改变土地城镇化大大快于人口城镇化的局面,推动农村转移人口有序流转。比如,创新土地管理制度,在符合有关城市法规、政策、规划的前提下,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合理满足城镇化用地需求;提高城镇用地集约度,通过相对集中布局城镇基础设施、密集组团发展等方式节约用地,结合城市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合理确定其适宜建筑容积率及人口密度。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还应遵循客观规律,完善土地“确权、流转、征用”等一系列环节,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赋能工作,完善农民承包地、宅基地的流转机制,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要改革征地补偿制度,合理确定国家、地方政府、集体和个人的收益分配办法,防止地方政府以地生财而随意侵占和损害农民权益。此外,还要严格控制征地规模。 (五) 使进城人口住有所居和安居乐业是城镇化的重点所在。要构建合理的住房供需格局,有效保障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常住人口的合理住房需求,使进城人口住有所居。在这一过程中,要建立覆盖不同收入群体的多元化城镇住房供给体系,使进城人口实现安居梦想。要通过企业建职工住房、社会提供出租房、政府提供住房补贴和保障房、盘活闲置房源等多渠道增加住房供给,满足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一要引导房地产开发商开发适合进城人口居住的中小户型、中低档次住房,满足中端层次和低端层次的住房需求。二要通过提高住房空置成本、加快住房信息建设等措施挤压空置住房进入市场,增加住房供给。三要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完善住房租赁市场监管体系和租户权益保障政策,让进城人口有充分的“租—买”选择机制。此外,还要尽量降低住房支出占进城人口生活成本支出的比例,保障他们能够 “住得起”。|<<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城镇化建设如何转型? ·下一篇文章:创新型城市的含义、特征及其实现途径分析 【相关内容】 城镇化建设如何转型? 潘海生 美国推进城镇化的经验 佚名 新型城镇化的四大警醒点 乌日图 “伪城镇化”风险日益凸显 城镇化滞后于经济现代化 罗怀熙 中国城镇化建设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现代化模式 佚名 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思考 王保安 标题 副标题 全文 作者 关键字 导航 来源